注册  找回密码

教育部发文遏制超前教育:6岁学会10以内加减即可

2012-5-29 11:41| 发布者: 阳光灿烂| 查看: 1421| 评论: 0|来自: 中国经济网-今日早报

摘要: 5~6岁学龄前儿童,“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对于5~6岁的孩子,《指南》并没有标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须认字,只说明“在阅读图书和生活情境中对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 ...

  不少家长将认字看作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

  5~6岁孩子学会10以内加减即可

 

  相对于只关心孩子在学习、认知上的能力,《指南》更关注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分为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等多个具体指标。

 

  有家长仔细阅读《指南》后发现,自家孩子在认知上“超前”,但在生活能力、人际交往上存在比较大的“落后”,这和现在家长“包办”孩子日常生活,孩子没有机会锻炼自理能力不无关系。

 

  杭师大学前教育系系主任武建芬表示,之前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发布于2001年,是指导幼儿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但比较笼统,而目前正在征求意见的《指南》在《纲要》的基础上各方面细化。

 

  “之前只规定总的目标,而没有具体目标,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解读,难免带有个人的东西。现在细化了,一线工作者操作过程中就能相对规范。”武建芬表示,《指南》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参照,她提醒,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规律和特点来,切忌盲目和急功近利。

 

  幼儿自理能力落后于认知能力

  《指南》部分内容

 

  数学认知

 

  3~4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4~5岁: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长短、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5~6岁: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用简单的图表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4岁:在提醒下,饭前便后能洗手。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4~5岁:饭前便后能主动洗手,方法正确。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岁:能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6-2 05:31 , Processed in 0.02296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