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注册  找回密码

不是“破坏”是“创造”

2012-9-24 16:51| 发布者: 阳光灿烂| 查看: 1157| 评论: 0|来自: 父母必读

摘要:   四、 孩子许多所谓的“破坏行为”,其实是在学习,在探索,在创造。   给大家一个表格,大家不要看成一点儿都不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的发展的需求,看到了吗?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一个需求,如果这个需求不被 ...

  四、 孩子许多所谓的“破坏行为”,其实是在学习,在探索,在创造。

 

  给大家一个表格,大家不要看成一点儿都不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的发展的需求,看到了吗?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一个需求,如果这个需求不被满足的话,他的心里就会固执在那个年龄,他虽然可能18、30,甚至70,他的自我都会固执在那个年龄上,所以很多人说,宗老师,你做什么?我说主要做青少年心理,他立刻觉得你很幼稚,其实知道吗?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都在我们心里面,你尽量会让他来泛滥和控制你,比如说我们大哭大闹的时候,比如说我们失去理智的时候,往往是儿童的自我在爆发,在控制心里,所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所以3到6岁,看到了吗?我们刚才的冬梅老师还问,现在孩子1岁多了,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自主行动。

 

  何为自主行动呢?这个时候,他能够有一个自发的行为,这个自发的行为是什么?我们称之为学习,很多人以为学习是识字,是技术,其实错了,学习是人类的本能,因此儿童早期的责任心是需要来学习、来完成的,他的学习和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学习是不一样的,学习的“学”繁体字怎么写你们有印象吗?两只手,中间两个叉叉,下面是一个宝盖,里面一个子,对吗?这是繁体字的“学”。这两只手,两个叉叉是说,过去我们小孩子学习的时候是数木棍的,后来有了算盘,计数的,小孩子学习。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谈到的小孩子学习是比这个概念要更大。

 

  比如说,有没有见过你们家孩子撕纸?有多少人鼓励你家孩子撕纸了?可能看一眼你就把他制止住了,要不然会塞到嘴里,要不然会把他手给拉伤,其实撕纸是他的学习,他在训练他的精细运动,也在训练他的小肌肉。还有的孩子就扔东西,给他一个玩具他就扔出去了,你捡回来了,他又扔出去了,你再捡回来,他还扔出去,结果你一巴掌,其实他同样在训练。比如说徐老师你把那个瓶子扔给我,他如果没有扔给我,他一定不知道使多大力气,因为他经过训练,他知道要投掷使用多大的力气,所以孩子在撕纸、投掷的每一个细节,他都在学习,但是如果你不知道这是学习的话,你很有可能就得批评他,甚至去阻止他,所以最初的这些东西,很多家长都说,我这个孩子怎么不热爱学习呢?他以为上学以后才谈学习,其实他从生下来的每一步都是在学习,你一定要去鼓励他,如果你用道德的眼光来判断他,你会认为他在破坏,这孩子怎么那么坏,把那些东西都整乱了。我小的时候,我记得母亲买了一个那么大的一个皮球,我觉得很奇怪,里面怎么会有气呢?怎么进去的呢?我就拿针给扎了一个眼,还没买两分钟,就给扎一眼,回去挨大耳刮子。回去你想想,你孩子你一定有很多所谓的“破坏行为”,我们换一个字眼是他在“创造”,破坏和创造只是一个道德判断的问题,所以我说这样一个重要的方面,如果说让你孩子一学习ABC,不用我教你,但是我告诉你很多的东西他都是在学习,因此我们是一个持什么样的态度才是最最重要的。

 

  回到刚才我谈到了我们现在掉到狼窝、掉到虎穴里面,很多关于狼爸、虎妈的东西,我们不管他的方法如何,不管是打进去的还是骂进去,还是温柔进去的,你可以找到他们一个共同的规律,这些父母跟孩子的关系都是好的,你别看打,中国人就是打孩子也是一样可能服从这个母亲或者服从这个父亲,重要的他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他能够跟孩子建立很好的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不是打和骂的问题。

 

  接下来我想再往下长或者再往下生活的时候,我们就会利用另外一种关系就会出现了,因为不仅仅是母子关系了,那还有一个男人,其实在家庭当中,有一个事情大家可能还没有思考过,我们家庭的第一关系是什么关系呢?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但是话是这样说,实际上在我们中国的文化当中,我们的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因为我们的关系和东西方是不同的,这里面既有文化,也有我们的制度的不同,因为我们需要赡养,需要孩子赡养父母,西方不需要,是国家养,所以人家真的是给国家在培养孩子,他的关系是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其次是亲子关系,所以他们叫亲职,强调它是一个职业,但中国很少提亲职,我们都提亲子。

 

  在家庭当中应该是一个等腰三角形,丈夫和妻子关系最近的,然后才是孩子,实际上我们现在家里不是这样的,要么是等边,要么也是等腰,是妻子或者丈夫和孩子关系最近,那个人远远地离开了。接下来会造成什么一个问题?接下来就是我们所谓说的孩子责任心的形成,责任心的形成不是一句话,不是给他放在一个大自然当中去让他培养简单的,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责任心的形成先要划清界线,这是你的,这是我的,才会有真正的责任心。

 

  昨天我在二中给学生们和家长们做的时候,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问一个女孩她的梦想是什么,她的眼睛一直看着她的母亲,看着她的母亲的脸色,这些孩子我们带到美国去,都是15、16,还有高中的孩子,结果美国那边给做了一个测试,他们的心理年龄是9岁,你可以跟他们沟通的时候,你发现真的是很幼稚,都上高二了,真的是很幼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种不平衡?生理上是17、16,但心理年龄只有9岁,是因为我们的关系,我们爱的方式限制了他们的成长,哪些关系?第一我们的家庭,准确地讲我们的母亲在无限期地延长婴儿喂养期。你继续拿你的孩子来当婴儿喂养,这个婴儿不是说我们抱在怀里,而是你认为这个孩子不可能脱离你对他的一个全方位细致周到的一种喂养,你仍然在把他像婴儿一样去照顾,那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不在孩子身上,在父母。因为我们的父母在拒绝精神断乳。因为人的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分离的过程,我的那本《断乳》,很多人就说,宗老师什么意思?《断乳》其实谈的不是断忍,是精神断乳,我那本书里面写的第一句话就是没有分离就没有成长,人的一生的成长都是离不开分离的,那分离是最痛苦的,人类最大的焦虑就是分离焦虑,因为分离焦虑就是死亡焦虑,我们第一次跟谁分离呢?第一次跟妈妈的子宫分离,第二次分离跟谁分离?跟妈妈的乳房分离,这就是断奶,第三次才是跟妈妈分离,精神断乳,这是青春期。我们每一次分离都需要一个替代品,就像刚才你们看到的视频一样,我们不吃妈妈的奶了,但是我需要一个替代性奶嘴,所以从子宫出来以后,吸引我们的乳房,不吸引乳房了,吸引我们的奶嘴,不吸引奶嘴了怎么办呢?这个是一种进入了什么时候,青少期,他开始寻找的替代性奶嘴已经不是奶嘴了,是大拇哥,接下来他的替代性奶嘴就是他的好朋友,接下来他的替代性奶嘴是他的恋人,然后走入婚姻殿堂,再接下来她生下自己的孩子开始跟自己的孩子分离,再接下来她开始跟她的爱人分离,离开这个世界,所以人的一生的成长都是不断分离的过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3-29 23:59 , Processed in 0.02256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