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用5岁的头脑去幻想

2012-11-2 11:25| 发布者: 阳光灿烂| 查看: 3715| 评论: 0|来自: 父母必读

摘要: 儿童在自己的幻想世界做各种操练的时候,如果我们把自己下降到五六岁的高度,一定会觉得孩子的想法很好玩、很有趣。但是如果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观察,用大人的理性去解读,就遇到麻烦了。 ...

  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小男孩,总是爱幻想。他在幻想世界玩得不亦乐乎,妈妈却担心不已。

 

  用5岁的头脑去幻想

 

  主持人: 李子勋 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医生 CCTV《心理访谈》特邀心理专家

 

  我的孩子总说他是孙悟空,让我当他的师傅——唐僧。如果我叫他吃饭,就必须说“徒弟,吃饭了”。我不这样叫,他就当没听见。就算是不做孙悟空了,他也会“变成”蜘蛛侠或者某个快乐星球里的人物。我担心他总是生活在幻想里,请问该怎么办?

 

  最初的交流

 

  问:孩子现在还在上幼儿园,孩子的老师对他反映怎么样?

  答:觉得他挺聪明的。

 

  问:老师知道他是孙悟空吗?

  答:不知道。老师只是觉得他特别专注于自己的世界,上课的时候只是遇到感兴趣的地方才偶尔回答老师的问题。

 

  李子勋的看法

 

  两岁以前的孩子,面对外部世界充满好奇,同时也会有害怕、恐惧和不确定的感觉,他依赖妈妈,在很大程度上,他需要通过妈妈的感知去认知这个世界。如果妈妈温柔地爱着他,理解他的各种需求,他的内心就会有安全感、归属感。

 

  两岁以后,孩子和妈妈之间会慢慢地拉开距离,孩子开始尝试着独立去接触现实世界。但是有的孩子由于跟妈妈的关系过于紧密,不愿意妈妈离开自己身边,就会用幻想来补偿。如有一些孩子喜欢摸着毛绒玩具睡觉,实际上就是因为当他抱着一个毛茸茸的小熊时,就像以前抱着妈妈睡觉的那种感觉。于是,他的心就充实了,就像妈妈在身边一样,这就是孩子的幻想世界。

 

  这个小家伙为什么会想象自己是孙悟空,而把妈妈当成唐僧呢?唐僧是谁­?是孙悟空的师傅,是孙悟空一直追随的人。由此可以看出,在幻想世界里,妈妈实际上还是他心里最重要的角色。

 

  另一种情况是,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孩子离不开妈妈,但实际的根源是妈妈离不开孩子。这样的妈妈由于对孩子的高度依赖,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全部身心都在孩子身上。在孩子慢慢长大的过程中,从她的视角折射出的是一个脆弱的、常常有麻烦的孩子,所以她要投入更多的热情去帮助这个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她会无意识地挫败孩子的心理成长。

 

  比如这位妈妈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希望孩子减少幻想,但实际上她却在高度地关注孩子的假设,结果孩子就会反跳似的在她面前呈现更多的幻想,并且把她卷入到一个互动的圈子里。这样每一次关注幻想的结果,就是强化了孩子,使他的幻想变得越来越丰富。

 

  其实在幼儿园阶段,幻想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在这么大的孩子的世界里有怪物,有狼外婆,也有圣诞老爷爷。圣诞节的时候,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会把袜子吊起来,相信圣诞老爷爷一定会从烟囱里把礼物送进来。别的孩子在幻想的时候,很多妈妈就当孩子是在开玩笑,谁知道他瞎想什么、说什么,根本没有当真。可我们却可以看出来,这位妈妈对儿子的关注是很细致的,她知道儿子不停地在变换角色,还知道他身边的人不停地在扮演什么角色。

 

  由这位妈妈提供的以下两个信息,我们可以进一步确实,这个孩子其实并不存在什么问题,他只是一个善良的,希望自己能拿着金箍棒降妖伏魔的小男孩。一是幼儿园的老师并没有觉得孩子有什么不对劲儿,只是认为他爱幻想、爱思考;二是妈妈更多的担忧是觉得沉迷于幻想世界的孩子比较幼稚,会影响孩子上学以后的适应情况。

 

  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一方面,如果孩子走入现实的步子过快,他的内心世界或许不会那么丰富,他的性格就有可能会出麻烦,所以让孩子保持一点幼稚,并不一定有什么不好。首先,这个男孩相对幼稚一些,他对妈妈的需要就会增多,这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妈妈就更容易监控到他的内心世界。客观上,这种情况将使得我们比较容易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同时,这种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甚至对孩子顺利地度过青春期都是有益的,母子关系密切的孩子早恋的比例都会减小。

 

  而另一方面,爱幻想其实是爱思考的表现。因为幻想的时候,孩子得让自己的脑筋转起来,发挥想象力,并且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系统。如果一个孩子只知道傻傻地玩,坐在地上就玩泥巴,坐在河边就玩水;而另一个孩子坐下来就琢磨,我要成为什么角色,我要干什么事,周围的人都扮演哪些角色。这两个孩子究竟哪一个更聪明?当然是爱幻想的孩子。留住幻想,就是留住了孩子的创意。

 

  儿童在自己的幻想世界做各种操练的时候,如果我们把自己下降到五六岁的高度,一定会觉得孩子的想法很好玩、很有趣。但是如果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观察,用大人的理性去解读,就遇到麻烦了。所以,我们一定不要用大人的眼光和逻辑思维去判断孩子的行为。

 

  如果你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什么难题,欢迎­写信来。

 

 

  编辑/秦铭(qinming@bphg.com.cn)

  来源:《父母必读》2007年第3期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4-24 10:53 , Processed in 0.02269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