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

2012-11-29 15:32| 发布者: 阳光灿烂| 查看: 3513| 评论: 0

摘要: 赞美确实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赏识,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孩子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不能把赞美的作用过分夸大,把它绝对化。

  关鸿羽

  (北京教育学院)

  摘要:赞美确实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赏识,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孩子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不能把赞美的作用过分夸大,把它绝对化。前一阶段有人提出赏识教育,还提出了一个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认为这个观点太极端了,起码是不全面的。教育必须讲究辩证法,不能提极端的口号。我赞成多赏识、多表扬、多鼓励,但是不赞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口号。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孩子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该表扬的时候要表扬,该批评的时候要批评,无原则的表扬,过多、过分的表扬不利于孩子成长。第一,一味表扬,孩子容易骄傲自满。第二,孩子将来不适应社会。第三,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低。我的观点是: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严爱结合,刚柔相剂。批评要少用、慎用,但是不能不用。然而,不少家长在使用批评时方式、方法不科学,本文提出个批评的16个注意事项13个方法供家长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 常识 夸奖

  赞美夸奖确实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丝雷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丘吉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的赞美,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 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最大的需要就是被了解与欣赏。”其实何止孩子,对赞美的需要,深深地植根于每个人的灵魂之中。可以说,需要赞美是人的本性,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毫不遮掩地表示:“赞美,即是我的薪俸。”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作我十天的口粮。”赞美是全世界最具震撼力的营养品。他人的赞赏是对我们行动的认可和鼓励,成人需要,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孩子是最在乎我们这些做家长的赞扬之声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润滑剂。家长学会使用赞美、沟通才会进入良性循环。

   其实每个人都喜欢好话,何况孩子。“好话”不仅可以激励孩子再接再厉,而且能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人格。赞美可以促使孩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赞美是促使每个孩子体验成功和超越自我的最佳途径。

   在每个孩子身上,不是没有亮点和优点,而是我们父母缺少发现,有的发现了也吝惜表扬、奖励和欣赏。如果孩子有了点滴进步,考试成绩哪怕只提高一分,做父母的及时赞美鼓励,给予充分的肯定,就可以使孩子得到快乐与满足,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其进取向上之心。赞美是一种心灵的雨露。父母的赞美就像雨露一样,浇灌着孩子幼小的心灵。有位家长去开家长会,第一次,老师说孩子有多动症,最多坐三分钟;妈妈回家后,说老师表扬了你,原来安坐一分钟,现在进步了,可以坐三分钟了;孩子第二天,第一个起床,自己上学。第二次,老师说,你的孩子可能智力有问题,全班50名孩子,他考40名;妈妈回到家,说如果你努力,成绩会更好;孩子那天看书看到11点。第三次,老师说你的孩子看来只能考职业高中了;妈妈回来后,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结果孩子考上了清华大学。这个家长使用的就是赞美和激励。

   一般说来,大人做某件事大多是在理智的支配下,是认识到其重要性,出于责任感而去做的。孩子可就不同了,他们更多地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和承认后才会去主动地干一件事,特别是希望得到父母的赞美。

  赞美确实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赏识,对于培养健康人格、挖掘孩子多方面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也不能把赞美的作用过分夸大,把它绝对化。青少年如正在成长的小树。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园丁不停地为其浇灌、施肥、剪枝和除虫。如果我们把表扬、鼓励、赏识当作施肥浇水,那么,批评乃至惩罚就是剪枝、除虫。但新生事物的成长难免会遇到问题,现在有些老师、父母对赏识的理解比较片面,出现了对孩子只表扬不批评的矫枉过正的现象。赏识,其关键在于发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而绝不应仅仅拘泥于表面化的表扬。实际上,教育并不排斥批评,建立于赏识基础上的适度、合理的批评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前一阶段有人提出赏识教育,还提出了一个口号: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认为这个观点太极端了,起码是不全面的。教育必须讲究辩证法,不能提极端的口号。我赞成多赏识、多表扬、多鼓励,但是不赞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口号。好孩子不是夸出来的,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家庭教育也不是夸夸就成了,有家长的身教、家庭的环境、科学的教育方法等等,方法中有表扬也有批评,还要实践锻炼、严格的训练等等,只是赏识是出不来好孩子的。无原则的表扬,过多、过分的表扬不利于孩子成长。

  第一,一味表扬,孩子容易骄傲自满。孩子认为别人只能表扬他,一旦家长不赞美孩子的时候,他就会感到家长不喜欢他了,赌气、生气。而且当一个孩子在家里习惯了不停地被表扬,到了学校,教师同学不像爸爸妈妈那样地表扬他,于是他就有可能会不喜欢老师,也不喜欢同学。

  第二,孩子将来不适应社会。孩子将来长大工作了谁能总表扬他呀,怎样适应社会呀。总靠表扬才干活,那叫什么人呢。

  第三,孩子心理承受能力低。多而不当的表扬对孩子并不好,会造成孩子听不得批评意见。现在有些孩子已经听不得批评意见了,一批评就暴跳如雷,甚至出走、自杀。大学里自杀的学生没有经常挨批评的学生,经常挨批评的学生考不及格都不自杀。虽然考不及格不好,但是起码还活着呀,还可以再教育呀。

  教育不等于不批评,发现孩子不正确的行为或不良的习惯,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要给以必要的教育,特别是严肃的批评教育。批评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孩子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

  家长要让孩子有是非观,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有正确的荣辱观,用八荣八耻对照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问题,不能在虚伪中生活。要知道自己的问题,正视自己的错误,学会反思。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有反思才是成功之母。

  孩子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该表扬的时候要表扬,该批评的时候要批评,我的观点是: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严爱结合,刚柔相剂。哪怕98%是表扬,也要给批评留2%的位置。

  如果我们发现孩子不正确的行为或不良的习惯,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要给以必要的教育,特别是严肃的批评教育,甚至惩罚,也就是负强化。一个孩子没有批评,甚至没有受过委屈都是很难成才的。负面教育在培养孩子上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孩子清醒地认识到什么是绝对不能做的,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行动。

  然而有些家长受到错误宣传的影响,对孩子只许表扬不许批评。一个老师批评一个学生,家长质问老师为什么批评我的孩子?老师说你的孩子犯错误了。家长说,报上说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你得夸我的孩子。弄得老师哭笑不得。孩子偷了东西,难道让老师说你偷得对,偷得好吗?所以说该批评的时候一定得批评。该处罚的一定要处罚。

  我们提倡说服教育,但不等于不要惩罚。新加坡是个民主社会,但现在还保留着鞭刑,犯了罪要拿鞭子抽。有些学校把鞭刑的录相放给孩子看,以示警戒。台湾有些学校又允许老师打学生手板了。条件是:

  ·错误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不惩罚不足以起到惩戒的作用;

  ·需家长同意;

  ·需第三者替老师打,以防老师报复学生等。

   不管有多少条件,允许打,就有一定威摄作用。当然我们不是主张打孩子,不是生搬硬套国外和境外的做法,但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孩子犯了错误,给以一定的批评教育以至惩罚都是必要的,当然这只能是辅助手段,但没有也是不行的。

  但是大家不要理解错了,以为我主张专制,提倡粗暴,我这里说的是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如果整天批评那就更不对了。批评要少用、慎用,但是不能不用。 然而,不少家长在使用批评时方式、方法不科学,家长出了气,可孩子不服气,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的确,家长通常采取的批评方式很有问题:唠叨、生硬、严厉,结果越批孩子越皮,反弹力越大,对着来、顶着干。最后搞得父母筋疲力尽,却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其实,批评未必要义正辞严,未必要话中带刺,更不能以泄愤为目的讽刺挖苦、翻旧账。批评的目的是为了使孩子丢弃坏毛病,养成好习惯。因此,我们使用批评时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讲究艺术。批评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有明确的目的。

  为什么要批评孩子,一般的家长都是非常清楚的,可有时一急就忘了目的,而采取不正当的方法,使孩子感到挨批评并不是因为自己犯了错误,而是因为家长急了。所以批评孩子时家长头脑一定要清醒。要记住批评不是目的,是手段。批评的目的决不是使孩子心灰意冷、垂头丧气,而是帮助孩子认识错误,丢掉缺点,大踏步地前进。批评孩子的目的决不是自己出出气,而是为了教育孩子。批评孩子也决不是单纯因为孩子伤害了家长,不是因为孩子的过失给自己丢了面子,使自己伤了心、生了气,而是因为孩子的思想言行违背了社会的道德要求,如果不及时给以强刺激,孩子的缺点、错误就会越来越严重。为了挽救孩子,为了使孩子得到警戒才批评、孩子。如果这个目的自始至终十分明确,家长就会理智、冷静地对孩子进行批评而不会为出气,说出出格的话、做出过火的行为了。

  2. 要尊重孩子的人格

  家长不要忘記,孩子也有他自己的情感和人格。如果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是絕不肯真心地听从家长的。批评并非是横眉立目、训斥、挖苦,它是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威压人。“心中有剑口中无剑”是批评的最高境界。有些家长批评孩子像旧警察审问犯人一样,气氛过分紧张,甚至连吼带叫“当初我就不该生你!”;“闭嘴!你这个小混蛋!”……同时,伴随着圆睁的双目和尖厉的叫喊,这些表情、动作构成一个强烈的刺激,使孩子对这些活终身难忘。他们可能会因此认为:原来爸爸妈妈是这样看待我的。他怎么能接受你的批评教育呢。

  3.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批评

  如果只是一味地責骂,只不过是伤害孩子。对孩子说明他的錯誤何在,才能使他们充分地反省,改正錯誤。

  4. 要让孩子明白,怎样做才不会再犯相同的錯誤

  批评的目的,不在批评本身 ,光是批评,並沒有多大的意义。 因此,父母在批评子女时也要告诉孩子怎样做,最好是能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做决定,而父母只是给予启发而已。

  5. 要注意态度

  孩子犯了错,家长往往比较生气,一气之下就会又打又骂,这样不好。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生气是可以理解的,但打骂孩子却是不正确的。家长不姑息、不纵容、严格要求孩子是完全正确的,但讽刺、挖苦孩子却是错误的。要取得批评的效果,家长一定要注意态度,不

  少家长失败的原因不是因自己的动机而是因自己的态度。对孩子的批评可以严肃,但不能粗暴,是真诚的,善意的,孩子就容易接受,这才有利于孩子改正缺点错误。如果孩子感到你是成心找碴,成心与他做对,你说多少也白搭。孩子不接受批评往往不是因为家长的道理不对,而是因为他们不能接受家长那咄咄逼人的态度。

  6. 要公正合理、恰如其分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犯错误就急了,批评起来过火,以为这样的强刺激对孩子会起到较深刻的教育作用。殊不知,越过火孩子越反感,并未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所以批评更要慎重,更要讲究方法,应该做到既严肃又耐心,使孩子心服口服,要心服口服就必须公正、合理,批评要实事求是,是一就是一,是二就是二,不要以为说得越多越好。

  l “你算完了,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笨的孩子”;

  l “你算完蛋到家了,这一辈子全完了”;

  l “你真混蛋透顶,不可救药”。

  这样的过火语言只能使孩子感到无所谓,反正我错误没那么严重,爱说什么说什么吧,于是给你一个耳朵,不往心里去。孩子认为你无非就是撒撒气而已,批评的效果无形中就降低了许多。当然批评、惩罚太轻也不行,太轻不足以引起孩子警惕,肤皮蹭痒也没什么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查清楚,合理、公正、适度的批评。所谓“度”就是质与量的界限,超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我们的批评一定不要夸大其辞,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7. 要一分为二,不要全盘否定

  家长批评孩子的时候爱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全盘否定。因为孩子犯了错误就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这对教育孩子也是无益的。孩子小,有缺点、犯错误是正常的,绝不要一见孩子犯了错误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其实孩子不是从小到大都只做错事,必定还有许多可取之处.如果我们只针对眼前的错事指责他,而忽略了他的优点,就很容易让孩子觉得大人眼中只看到他不好的行为。我们对孩子应该有个全面的认识,孩子有缺点,也有优点,犯错误不等于一切全完了。有了错误的行为不等于动机全是坏的。有时孩子犯错误是好心办了坏事,有的是经验不足,有的是能力不佳。我们在批评时一定要客观分析,一分为二地对待孩子,尤其不要把孩子看死了。要用发展眼光看孩子,相信孩子会有变化。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进步。

  8. 批评要具体,对事不对人

  孩子做了错事,我们只需告诉他:“你这件事做得不好。”而不要说:“你是个坏孩子。”这两句话带给孩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只有具体,孩子才会知道错在什么地方了,才好改正。而把问题扩大到对整个人,孩子的心灵容易受到伤害。不要简单行事,尤其不要进行人身攻击,要对事不对人。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了事应该受到批评,但父母不会因为他做了错事就不爱他,而希望他更茁壮成长起来。

  9. 要掌握好批评的时间

  一般来说,家长都是在孩子犯了错误时立即就批评,但应该考虑到人与人是有区别的。有的可以当时批评,有的可缓一缓让他思考一下再批评。这要根据孩子的气质、性格来决定,还要根据孩子当时的情绪来决定。我们对待批评的时间也要研究,有些时间就不应进行批评,如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批评,吃饭时批评对孩子对消化器官的影响很大,容易使孩子得肠胃病。睡觉前批评也不好。睡前孩子受到严厉的批评,孩子郁闷而寝,影响睡眠,易得神经衰弱症,流着眼泪睡觉,对眼睛也不好。

  10. 要抓好批评的时机

  批评孩子的时机很重要,孩子在不同时期心理状态不同,对批评的态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心情不佳时,不利于认识自己的问题;心情平静时,有利于认识错误。一定要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針对孩子的心理給予适当的批评,這才能算是理想的批评方法。所以,批评要选择有利时机。有时可以在与孩子玩耍中提起孩子的过失,有时可以在孩子受奖、高兴时,提醒孩子改正不足之处。

  11. 要选择批评的场合、地点

  家长批评孩子应该避开他人,一般不要当着孩子的朋友、同学、邻居、亲戚的面批评孩子。因为孩子很爱面子,当着众人数落孩子,孩子面子上下不来,往往顶牛。批评孩子时,最好与孩子私下单独谈。如有可能可以边散步边谈,坐在花园谈。适当的场合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又有利于孩子接受意见。

  12. 要注意批评的次数

  对孩子的错误不要翻来覆去批评个没完没了,对一次错误批评一两回就可以了。连续的负强化会使孩子心理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感到这也不行,那也不是,从而无所适从,严重的会产生自卑感,甚至破罐破摔,“反正我算完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对孩子的错误反复、连续负强化,。

  13. 不“揭疮疤”,不“算老账” ,不“揪辫子”

  批评不要“翻箱倒柜”、数罪并罚。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某些不良行为,就忍不住把孩子过去做错的事情都拿出来数落一番。在父母没完没了的叨叨声中,孩子往往已不记得自己的哪一个错误才挨批评了。批评孩子只谈眼前,不翻旧账,做错的事已经批评过了就应该“结案”了,不要老是记着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让孩子觉得他在家长面前永远无法翻身。孩子正处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父母要原谅孩子的过错,动辙就翻老账,孩子是不会接受的。因此批评孩子时不要“揭疮疤”,不要“算老账”。更不要“揪辫子” 。

  14. 要善于等待,允许孩子有个认识过程

  家长批评、惩罚孩子往往心急,总想“立竿见影”,要求孩子立即承认错误,写检查,作保证,以为孩子全都认可了就改正了,其实不然。孩子对错误有个认识过程,有的快,有的慢。有的孩子经过批评得到猛醒,可有的认识还有个过程,对家长的批评还有个消化的

  过程。在孩子还没彻底认识时要求孩子百分之百“认罪”,其实是自欺欺人,就是孩子低头认罪了,也是假的。因此对有些孩子来说需要有个认识过程,家长应允许孩子一点点加深认识,善于等待,不要心急。即使孩子当时认识了,行动上也还有个转化过程,出现反复时家长要允许,孩子的进步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已形成坏习惯的孩子,要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惯更不能操之过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也应允许孩子部分保留,允许孩子反驳,这样才体现出批评是民主的。有时我们批评的不完全符合事实,孩子提出我们应该接受,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孩子的批评效果孩子感到我们是公正的、民主的才会更愿意接受批评。有时等待也是一种教育。

  15. 适当增加身体接触

  对於胆小的孩子,家长在批评时可以搂着它的肩膀,或拉着他的手讲道理给他听。有些听不得一句重话的孩子会非常排斥所有指责他的话,所以当我们实在需要责备他时,我们应该用眼睛正视孩子,一边指责一边适当增加身体接触,这样就能够达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16. 要有针对性、讲究方式方法

  世界上的人是千差万别的,每一个孩子的性格、气质、思想基础、心理活动都不完全相同,因此,采取的方式、方法也要有一定的区别,不能千篇一律。批评比表扬更复杂,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更大,要特别慎重,注意方式方法。根据孩子的气质、性格、思想水平和心理状态以及所犯错误的程度,可以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

  (1)暗示式:通过家长的面部表情、声调、眼神,使孩子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

  (2)商讨式: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直接批评,而以协商的口吻对孩子说:“这样做是不是不对?”“你看这样可以不可以?”平等交谈,以诚相待,使孩子感到家长是自己的知心朋友,是善意的,因而乐于接受。

  (3)交换式:家长与孩子谈话时,有意识地让孩子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加深对自己问题的认识。例如,“假如我像你这么做,而你是家长,那么你怎样处理?”

  (4)自责式: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以自责的口气,首先承担教育者的责任,引起孩子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如,“我对你的关心不够,过去没发现你的毛病……”

  (5)对比式:家长根据孩子的错误,举出相对应的例子,让孩子进行比较,在相形见绌中受到教育。选取的例子要真实、可信,要与孩子的生活接近,使孩子感到亲切,主动向榜样学习,改正自己的错误。

  (6)迂回式:发现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家长不是直截了当地批评,而是采取迂回的办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7)过渡式:对有些粘液型气质的孩子和自尊心极强的孩子,可以采取过渡法,先与孩子聊聊家常,在愉快的气氛中,双方产生了思想共鸣,然后再开始批评,这样孩子易于接受。这实际上是先唤起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然后再转移到接受信息的区域上来。

  (8)爆炸式:有些孩子对错误满不在乎,认为这是小事一桩,无可非议。这时,家长可以采取爆炸法,使孩子震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突如其来的强烈批评可以使孩子印象深刻,从而猛醒。

  (9)勉励式:家长以勉励的口气与孩子谈话,“你在某方面的表现不错,但在某方面还得加把劲,尤其是某某方面。”这样孩子接受的不只是批评,而是受到了勉励,产生改正错误、使自己更完善的决心。

  (10)比喻式:家长不直接批评孩子,而是采取打比方的方式,让孩子自我对照,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孩子的疑虑和恐惧,自然地接受教育。

  (11)无声式:假如孩子每天处在训斥之中,就会变得麻木不仁,筑起一堵高墙。家长用沉默代替语言,实际上是对犯错的孩子进行无言的谴责。在这个沉默的空间里,孩子卸掉了自卫的武装,有了很大的自我思考的空间,迫使他回想自己的所做所为,进行自我教育。

  (12)感化式:有个小孩子性格叛逆,经常惹祸。母亲每次都大喊大叫,甚至抡起藤条抽打他,却收效甚微。有一天,孩子犯了错误,妈妈翻出自己当年的育儿日记给孩子念,从孩子出生时的喜悦,到孩子得病时妈妈的恐惧,以及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开始孩子还似听非听,渐渐眼里有了泪。终于,忍不住扑到妈妈怀里,哭着向妈妈认识错误。

  (13)出其不意式:一天,陶行知他看到一名男生打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一般来说对这个学生进行义正辞严的批评,学生会觉得老师和校长是故意要把自己批倒批臭,让自己抬不起头来,于是行为更加乖张霸道,对老师和校长产生厌恨。陶先生出其不意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这种出其不意的方法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批评运用好了也能起到调动积极性的作用,这就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讲究批评艺术。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4-20 02:37 , Processed in 0.02234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