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注册  找回密码

“三教一体”的方法与途径

2012-11-30 09:43| 发布者: 阳光灿烂| 查看: 2999| 评论: 0

摘要: 本文总结了昌平区长陵镇黑山寨学校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新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三教一体”的方法与途径

  刘 颖

  (北京市昌平区长陵镇黑山寨学校)

 

  摘要:由于当前社会多元化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势日益严峻。现代教育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一个人的终生,而且在空间上将扩展到全社会。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将构成学生成长的一体化环境。本文总结了昌平区长陵镇黑山寨学校多年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经验,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新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加强科学研究与理论建设、狠抓素质教育实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活动,初步构建了“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形成了三者紧密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三教一体” 家庭教育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中共中央《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的新情况,以及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的低龄化,特别是学生中个别恶性案件的出现,再一次警示我们要抓好德育工作。由于当前社会多元化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形势日益严峻。现代教育不仅在时间上将扩展到一个人的终生,而且在空间上将扩展到全社会。在这种趋势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将构成学生成长的一体化环境。从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三者紧密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协调一致,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才能教育好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学校、家庭、社会”三教一体的新的教育模式的探究,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为构建“三教一体”的教育格局奠定理论基础

  (一)转变观念,抓学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合作,形成合力。

  我校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首先,我们利用每隔周五下午第七节课的时间我们组织教师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办好家长学校是构建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一体化的需要,是学校整体改革的需要。再次,一学期两次组织家长学习有关文件,使家长认识到家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重要性,不仅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通过努力我校初步构建了“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

  (二)建章立制,抓管理。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优秀家长以及共建单位领导为委员,班主任、辅导员任家长学校成员,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我们制定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确定了《“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的德育科研课题,加强了管理,明确了责任。

  二、完善学校教育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实施

  (一)以学校为中心,开展德育工作。在实施“三结合”育人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校必须发挥主导作用。这是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而社区德育和家庭德育却具有随意性和零散性。因此,“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计划由我们学校提出,统筹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的活动。通过讨论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和总结,研究德育活动的开展,对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家长的评选等,一方面及时反馈了各方面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另一方面把学校的要求传达到社区和家长,使学校的计划安排得以落实。

  (二)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学校文明建设。社会文明需要大家参与,文明氛围要靠大家共同营造。根据中小学生各年级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结合学生知、情、意、行心理过程的转化规律,以及学校德育中心工作常规性的特点,形成一系列的教育体系。学校成立“爱心家庭”即 成立爱心志愿服务小分队、爱心互助队 、废品典当行等。以爱心教育为主线通过爱心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友爱互助、勤劳节俭的美德,也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学校团支部的组织下开展“七心”教育(忠心献给祖国、责任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敬重心献给老师、诚心献给朋友、信心留给自己)。同时还通过开展“上好爱国主义教育第一课”和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每学期一次的“热爱祖国”主题歌咏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争”(人人争当卫生标兵)“二强”(加强锻炼、增强体质)“三自”(自卫、自护、自理)等安全、卫生、健康教育,听讲座、观看影片等法制教育以及网络道德教育等。每月一个中心内容,坚持不懈,不断深化。

  (三)开展特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全面发展,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以活动为载体,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校成立了二胡、足球、篮球、乒乓球、舞蹈、画画等兴趣小组。 通过举行小型多样的艺术体育活动,如 “喜迎奥运”长跑、足球、篮球联赛、“六一游艺会”、跳绳踢毽比赛等艺术体育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们那出色的表演和精湛的技艺可以看出特色教育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艺术才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形成和谐一致的教育氛围

  科学合理的教育网络不单纯指校内的教育,而是应该包括家庭、社会教育在内的一个大的教育网络,其突出特点表现为学校充分利用家庭、社会教育为学校的教育目标服务。

  (一)家庭教育方面:家庭教育是对学生终身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形成的基础。家庭有其独特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家长对子女教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迫切性,家庭生活的多样性、实践性等,对于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强对家庭创新教育的指导,使家庭、学校教育全面挂钩,形成连续一致的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才能的重要举措。

  1、建立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这是学校联系、沟通家长的桥梁,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参政、议政、民主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同时通过家长委员会又把广大家长的意见迅速反馈给学校,使大家取得共识,形成合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家长委员会成员站在孩子的角度积极献计献策,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科目,指导用书的编写和课时安排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虚心听取意见,最后把我校校本课程定位在“兴趣课”上,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成为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2、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活动,把家庭作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担负起培养教育“四有新人”的任务。

  ①家教课。每学期请学校领导、关工委领导到校做向家长传达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令,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的讲座或报告;组织家长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聘请老干部和优秀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帮助孩子的父母学会做家长,并开展评选“优秀家长”活动。

  ②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联系家长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家长会有全校性的、年级性的。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有,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向家长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听取家长对学校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家长讲解“培养良好习惯”、“家庭教育与小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系”、“怎样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学校同家长经常联系,为家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方法,为学提供好的育人经验。

  ③家校联谊会。为了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也为了沟通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学校组织了“同学习、同欢乐、促成长”家校联谊会,家校联谊会上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文艺节目,一方面促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为创建和谐家庭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家校联系,使家长对学校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④“联系的纽带,沟通的桥梁”家校联系卡。在家长问卷调查中,家长们反映最多、建议最多的是教育孩子困惑多,孩子在校表现了解少。由于学生家庭居住地较散,学生家庭状况也各不相同,学生家庭除了正常的外,还有单亲的、外出打工的等等,给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带来不利因素。为了切实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让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学生的在校、在家的情况,学校启动“联系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家校联系制度。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完成作业的质量,课间活动的守纪,班队活动的参与情况等,值得表扬、肯定或需配合、改进的,都及时写在家校联系卡,让学生带去带回,便捷又实用。家校手牵手,心连心,心手相牵,家校互动。“联系的纽带,沟通的桥梁”家校联系卡把以前的电话交谈,家访交谈,相遇交谈的口头交谈变为书面交谈,显得更为庄重和认真。小小卡片寄深情,把老师、学生、家长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点染了一片蔚蓝的晴空。为家长和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为双方及时了解孩子在家、在校的表现提供了便利,有效提高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⑤家长接待日,校长信箱和校务公开栏。我校为能及时听到家长及社会对学校的呼声,每周三定为家长接待日,同时开通热线电话,设立校长信箱,征求获取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更加完善。

  ⑥家长开放周。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家长开放周”教学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让家长走进新课程,让家长了解基础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学习在家辅导孩子学习的科学方法,并对老师的教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一位家长在反馈单上如是说:“开放周让家长走进孩子的课堂,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同时促进了老师的教学,也让我们也学到了许多东西。老师和学生间的关系融洽,孩子们学的轻松、愉快,连我们听课的家长都觉得是一种享受。我甚至羡慕我的孩子,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我们的孩子是幸运的,赶上了新课改,非常好!”

  ⑦问卷调查和调研。每学年对家长进行“行风建设、师德师风、家校联系、课程改革、教育教学”等内容的调查问卷,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馈。及时进行整改。一年来,我们开展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教育的调查问卷”,召开了的“三结合”教育座谈会,经过认真的统计分析,发现了不少问题,如:学生上学放学路上的不安全隐患,校园周边的不利环境,家庭教育的不当方法,学生家庭结构的不和谐因素等,引起了我校的重视,及时排除了一些安全隐患。

  ⑧双向互评。每学年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一次“文明家庭双向目标互评”活动。父母给孩子评价,孩子给父母打分,单位或社区给予鉴定,最后评选优秀家长,受教一个家庭,得益两代人,影响一个社会。

  这些活动都能有力地促进了家庭教育环境的优化,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从提高孩子全面素质的要求出发,不仅积极支持和配合学校所开展的旨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把家庭作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担负起培养教育“四有新人”的任务。

  (二)以社会教育为依托,有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我们把德育管理的视线从狭窄的校园移向广阔的社会,利用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去引导和教育学生,发挥社会力量在德育中的作用。

  一方面是向社会拓展学校的教育空间,充分挖掘和利用物化的环境所包含的教育功能。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建立了公益劳动、社会实践等相对稳定的系列基地。如幼儿园、社区等。这些基地成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

  二是充分发挥关工委和“老教协”的作用,他们是学校与社会及各单位联系、沟通的桥梁。他们把学校的德育活动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发动各单位、派出所等单位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支持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有计划地组织一些社区教育活动,使学生能接触社会,增长社会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鉴别能力。同时,又及时地把社区各方面的意见反馈给学校,帮助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总之,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他们之间很难互相代替,只有把这三个方面协调一致起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及多渠道一致影响的叠加效应,齐抓共管,才能共同完成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任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3-29 04:54 , Processed in 0.022133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