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越不用脑”,越有创造力?

2012-12-13 16:43| 发布者: 阳光灿烂| 查看: 5707| 评论: 1|来自: 父母必读

摘要: “多动脑,多创造!”在社会潮流的驱使下,潜能开发、参加各种兴趣班、购买N多的游戏教材……我们下定决心将宝贝的潜能和创造力“发扬光大”。但是,在2006年末中日脑科学高峰论坛上,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罗劲的报 ...

  3点启示:

 

  《父母必读》:您认为这样的研究结论对儿童教育有哪些启示?

 

  罗劲:我认为主要有3点。

 

  启示1:指令过多会导致思维定势。其实,我们对孩子的很多所谓的教育都是一种对孩子额叶的强化训练,或者说是对常规思维的强化训练的过程。我们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来听我们讲,按照我们的方法去做、去想。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如果想集中注意力,不东张西望,他的额叶一定要持续地活动。同时,如果我们再要求孩子一定要按照你的指导去做,不允许他有自己的“小聪明”或者“胡闹”的想法,那么对孩子额叶的训练就更加强化了!而我们对额叶的功能训练得越多,孩子就越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或者对他的创造性思维造成束缚。

 

  启示2:压力过大,会强化常规思维。相反,有些例子证明,儿童的压力小,会对他的创造力思维有所帮助。这是因为创造性活动需要挪动常规思维的整体结构。如果在这个时候,成人在外部施加的压力过大,他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选择用常规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启示3:问题意识是创造力的奠基石。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孩子对问题的关注本身对他的创造性是起奠基作用的。我们需要鼓励孩子对问题保持持续的兴趣和关注,鼓励孩子对这个问题始终如一地去探寻。

 

  故事吧——那年,那事1

 

  我记得三四岁的时候,一次和爸爸一起走夜路,我发现无论我走得多快,月亮总是能跟上我。我问爸爸:“月亮为什么跟着我跑呢?”记得爸爸当时给我解释了半天,比如月亮离得很远,等等。我使劲点点头,表示自己已经明白了。但实际上,我一点也没听懂。而且,这还让我觉得很焦虑:我的脑子真笨!

 

  不过,现在想起来,实际上要讲明白这些事情确实非常困难。

 

  讲述人:罗劲

 

  “大家”看法

 

  “孩子曾经给我们带来无数惊喜,但我们从来没觉得那就是创造……­”

 

  ——苏彦捷(北京大学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心理学会秘书长)

 

  我不赞同“培养”创造力这一说法。实际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创造无处不在:一个躺在摇篮里的小宝宝用拍打、抓捏或用嘴啃等各种方式来探索他所能处级到的各种事物;一旦学会了语言,他就成了一个标准的“问题专家”……在这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孩子在创造自己的生活。我们成人所需要做的,就是小心护呵,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如果孩子画­了一棵红色的树和绿色的太阳,你接下来会怎么做?”

 

  ——林菁菁(知名艺术家,作品曾在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展出和被收藏,出版了《和孩子一起享受艺术》、《和孩子一起享受创意》等专著)

 

  鼓励孩子的做法,问问他是怎么想的……总之,给孩子的思想留有余地,这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原则。不要用太多知识性的东西和一些固有的原则“武装”孩子的头脑。要让孩子感到,他“离谱”的想象和大胆的尝试是被允许的。这样,他才会陶醉在自己的创作中,他的创造力才会无穷无尽地按照他自己很尽兴的想法去发展。

 

  如果我们在第一个环节马上告诉他说:“太阳应该是红色的!”孩子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他可能因此变得很胆怯,总害怕犯错误。这样的心理很有可能影响到他以后的心态。

 

  故事吧——那年,那事2

 

  小时候,父亲经常会带我去看画展。每一次,父亲把我送到展厅门口,便让我一个人进去。不喜欢的画,我只是浏览一下;喜欢的画,我便会长时间地驻足,用心灵去体味这些画作里面的情感和韵律。耳边没有其他父母关于画派和技法的介绍,一个人看画展,我的心灵从来没有被打扰过。

 

  讲述人:林菁菁

 

  保护创造力8条经典原则

 

  觉得前面的内容太复杂了?没关系,下面这8句话是你启动宝宝创造力的按钮:

 

  1.从妈妈怀孕到宝宝出生后乃至他长大成人的过程中,都要给予充足和均衡的营养。

 

  2.提供一个让宝宝感到安全和宽松的环境。

 

  3.成人要保持轻松开放的态度。

 

  4.给孩子提供一些没有功利性的“闲书”和玩具。

 

  5.充分鼓励孩子提问和表达好奇心。

 

  6.和孩子一起创造出新鲜的游戏或对物件的新用法,并给他足够的施展空间,比如他可能会把鞋当作储物箱来装东西。

 

  7.把你的口头禅从“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这样做不对”变成“你的想法真不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8.对孩子的问题,可以一起查阅百科全书,也可以“信口”编一些答案。让孩子从小知道,世界上的很多问题并非只有一种标准答案。

 

  编辑/兰淑会(lansh@bphg.com.cn)

  来源:《父母必读》2007年第5期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妈妈是老妖 2013-11-13 00:36
我没给孩子报早教班!

查看全部评论(1)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4-20 23:28 , Processed in 0.02319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