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仙峰(华夏心理研发部) 乖宝宝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流行了,很多妈妈都意识到孩子不能太乖,他需要有自己的观点。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我们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然而在真正面对孩子的时候,还是会像这位诚实的准妈妈一样,不由自主地希望孩子听自己的话。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习惯了听父母的话,这种习惯就会逐渐形成他面对权威时的行为模式,那就是:听各种权威或主流的话,懒得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判断。 然而,在这个日益复杂,真假难辨的世界,我们的孩子该听谁的话呢?孩子乖并没有错,但在乖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教给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对自己负责,并且对与自己有关的事情有所担当。在这里,有担当并不是我们强加给孩子的负担,而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和承担的能力。 担当的前提是要尊重自己的感觉 孩子不能尊重自己的感受常常是父母没有尊重他们的感受的一种映射。当我们要求孩子乖的时候,就相当于是要求他把自己的需要和感受、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放在一边,来遵从父母的需要和要求。 其实我们都很爱孩子,所以希望运用我们已有的经验,替他们判断、替他们感受、替他们避开危险。但同时,这也是无意识中对孩子的伤害。孩子没有经历尊重自己感受的训练,在日后的生活中就会遇见很多困难。他有可能将自己包裹在父母创造的乖乖壳里,而体会不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而我们知道,内心与行为相一致,才会带给人最真实的幸福感。
担当的核心是自我疆界的形成 婴儿从脱离母体的那一刻起,就在为他成为社会独立的个体而作准备。他需要逐渐找到自己与母亲、与他人、与社会的界限,理解自我的角色,练习作自我选择、自我判断,体验“我”的价值和力量。当自我的力量不断强大,才可以为自己和生活负责。 每个孩子都具备担当的潜质,他们从一切能参与的活动中获得自我价值,体验自我的力量。从牙牙学语到蹒跚学步,手还很笨拙就急着要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这一切都是孩子自身成长的痕迹,就像台湾的李雅卿老师所说的一样:“只要双足不被捆起,孩子总会找到自己的路。” 有时候,我们努力想要给孩子选择一条自认为更“安全”的路 :“不能玩土!”“别弄脏衣服!”“不要到别人家去玩!”“要学古筝,考试能加分。”“不要和‘坏孩子’一起玩!”“别看考试以外的书。”…… 然而,父母的教诲虽然充满爱,有道理,只是如果孩子从小就感受到“父母的决定都是对的”,他就不再敢自己作决定,因为会担心自己错了没办法接受。但只要是父母的决定,他就可以把小小的“自我”托付给爸妈,和爸妈粘合在一起而不用独立出“自我”的那一部分,在没有疆界的情况下,无论结果怎样,都交给爸妈,不需要自己去承担。
担当的源头是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与孩子良好而真实的关系,父母对孩子真实需要和情感的尊重与接纳,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根基。因为在这样的关系中,孩子可以感觉到爱和安全,感到可以做真实的自己。在爱和尊重的情境下,孩子可以自由地表达他的需要和愿望,可以做真实的自己,无需为讨好谁而伪装。这样的孩子,内心是强大的,他知道父母会尊重自己,于是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世界,发展出对生命的担当。 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担当是由内在的真实情感引发的一种勇于负起生活责任的品格。品格教育取决于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很难通过语言传输,而必须通过行动传达。生活中父母为家庭付出,工作中兢兢业业,都会被孩子感受到,成为他对“担当”或者“责任感”的理解。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发展特点,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都会特别喜欢学习新技能,他争着要打扫卫生,要自己整理小书包,也许孩子做得并不完美,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孩子们在学习对自己负责的最基本的技能,放手让孩子去做,在他们需要时再给予帮助,可以使他们体验到自我的不断成长,增长自信心,进而对自己有所担当。
3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孩子遇到麻烦怎么办?一般情况下,为了迅速解决麻烦,父母总会帮忙找解决方案。事实上,要想孩子成长,就需要给孩子自己解决麻烦的机会。不小心把书扯破了,就找透明胶粘起来,即使粘得歪歪扭扭也值得鼓励;不小心打碎了水杯,就和妈妈一起收拾残局;生气的时候对爷爷奶奶态度不好,之后就要道歉;没有收好玩具,就得承担到时候找不到玩具的烦恼。从小事开始,让孩子感到那是他自己的事,让他知道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给孩子发言权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给孩子一定的发言权和选择权。 “要半杯牛奶还是满满的一杯牛奶?” “喜欢红色的衣服还是黄色的?” “出去还是在家里玩,你来决定吧!” “你可以在这个书柜上挑选你喜欢的书。” “我们举手表决,今天是去森林公园还是去楼下的小花园。” 关键在于,给孩子发言权,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重要,是家庭生活的参与者,这会让孩子愿意为自己担负起责任。
5让孩子做父母的小助手 孩子喜欢帮助父母,即使没有奖励,他也会在“我长大了,能帮爸爸妈妈做事了!”的感受中体会满足和愉快。即使他们洗菜浪费了水,剥蒜又让我们等了好久,给妈妈倒水时打碎了杯子……然而这一切和孩子的成就感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这份勤快与努力正是他体验自我价值和培养未来担当的好机会呢!
6在游戏中体验担当 孩子喜欢玩过家家。做妈妈的要照顾好宝宝,做爸爸的要帮忙做饭,做医生的要照顾好病人,做司机的要注意安全,这是孩子们在演练未来需要担当的责任,让孩子们玩,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放松和娱乐。游戏就是他们的工作,也是他们学习的源泉。 |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3-9-22 16:11 , Processed in 0.02337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