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注册  找回密码

心理专家妈妈育儿心得:千万别和孩子较真!

2016-3-9 18:45| 发布者: 琪琪| 查看: 563| 评论: 0|来自: 《父母必读》杂志

摘要: 王争艳,发展心理学专业博士、教授,是位名副其实的心理学专家妈妈,可她一再强调,自己和所有的妈妈一样,都是育儿新手,都是第一次养孩子,也会有很多的事情不知所措。 ...


采写/意云

 

专业和育儿是两回事

我没有感觉我的专业、工作和育儿有太大的关系,也许它们有时会有交集,那也是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下进行的,我没有刻意地去联系它们。


一样有纠结和迷茫

其实在育儿路上,我和所有的妈妈一样,有惊喜、有纠结、有烦恼。比如我儿子现在四五岁,正是到了该有规矩的年龄,可是一旦立规矩,就意味着有冲突。他开始感觉妈妈在约束他了,妈妈好像没有以前好了。该怎么办?我也不知道,只能慢慢摸索着来。再比如说他这个年龄段,开始跟我探讨死亡的话题了。怎么跟他沟通这件事,减少他的一些担心和忧虑?我也没把握。


一样用事实验证书本

不过,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我印证了心理学中提到的孩子发展的规律,而且知道必须尊重这些规律。在这点上,我可能比较具有专业的优势。比如儿子在2岁左右的时候,一次家里来了亲戚的孩子,爸爸就让他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弟弟玩,希望他能够懂得分享。结果当他看到儿子护着自己的玩具,不愿意给弟弟玩时就非常生气,甚至“上纲上线”到他会不会长大后不懂得关爱、不孝顺父母等等。当他把这些焦虑告诉我,并问我是不是必须纠正儿子的时候,我告诉他,别紧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刚刚建立了“我”的概念,当然不愿意分享。等他过了这个阶段,自然就好了。唉,当时我的这番说辞,还被当成是因为太晚要孩子而溺爱他的“罪证”。但事实却帮我洗脱了“罪名”,现在再有小朋友来家里玩,儿子会特别热情地把玩具拿出来一起玩。


这些知识,并非专家才具备,所有的父母都应该主动了解。我们在职业中需要不断地拿各种证书,那么在育儿过程中,是不是也该多学习一些,也具备当父母的资格呢?


我还想说,学习不是照搬某个专家的观点或方法,而是要融会贯通——在有了某些基础知识之后,通过对自己孩子的观察、了解和思考,找到最合适自己的方式和方法。


专家妈妈也要反思

也许在育儿过程中,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先分辨一下,是我们做父母的需要调整自己,还是孩子有问题。


调整自我

儿子2岁左右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是已经疲倦到了极限,每天晚上又累又困。小家伙好不容易把妈妈盼了回来,特别想在睡觉前听上几个故事,这也是每个孩子最享受的时光,可是我经常是只讲了一个故事,甚至是一个故事都没讲完就睡着了。开始的一段时间,被孩子摇醒了之后我很恼怒,也因此跟孩子嚷过、生气过。后来,我反思自己,这件事是我的问题,孩子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比如强迫自己每天中午在办公室小睡一会儿,休息一下。要知道这么多年来,我从来不习惯午休。这样调整了之后,我每天回家后的精神确实好了很多,讲故事的矛盾也就这么解决了。


事先说明

有段时间,我儿子特别喜欢买玩具,每次出门只要看见他喜欢的玩具,真的是抱着不松手,怎么劝都不听,非买不可。为这件事我也苦恼过,跟他发过脾气。后来我反思了一下,这里依然有我自己的问题。我没有向孩子说明出门和买玩具之间的关系,也许他一直把这两者做了必然的联系呢!所以后来,我每次带他出门前,都要跟他说明,我们要去干什么,是大概一个什么样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买玩具这一项等等。之后,就很少再出现他抱着玩具非买不可的场面了,他能够很清楚地分辨什么时候可以买,什么时候不能买。孩子其实都是非常懂事的,只是我们得真正去尊重他,比如要解释、要事先说明或征求他的意见,那样的话,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如果说我的专业对我的育儿有所帮助的话,也许就是我在很多事情上的反思要比其他妈妈更早、更敏捷一些吧!如果你也能敏感一些的话,一定也能做得很好。

 

让内心的我和现实的我统一

有一次,我们带孩子和亲戚们一起外出游玩,那天午饭后,大家都很疲倦了,儿子不知因为什么事让我生气了,我冷不丁地狠狠地拍了他一下。他当时很愕然,当他发现是我下的“狠手”之后,就开始大哭大闹,对我说狠话,甚至推我。说实话,在那种场合下,他的行为真的让我感到难堪,但我还是选择了忍耐。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当他在回家的车上休息够了之后,开始转变态度,一直跟在我后面帮我干这干那,让我吃好吃的,对我嘘寒问暖。看来,他的情绪稳定了下来,在补偿自己的错误了。在这件事上,我也向他坦承了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比如不应该在什么都没说明的情况下就拍他。


保护自尊心,才能自然接纳

这种情况,我想我重视的不是孩子必须认错、要马上改正等等,而是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让他接纳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其实,别看孩子小,他也有很多的担忧,也承受着很多的压力,是非常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


我对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他内心的我和现实生活中的我能够统一,是真实的。其实很多成年人出现心理问题,多是因为只接纳自己符合习俗规范的那部分自我,而不自觉地把其与内心的真实需要分离开来,而外在又把自己理想化,造成了真实的自己和理想的自己之间的落差。那么我希望孩子尽可能地能体验到自己的真实想法,包括做错的事。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思维,通常偏向绝对化、全或无,认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而且自己不会做错。那么,遇到事情时,通过冷静和检讨自己的行为,可以让孩子知道,谁都有可能做错,妈妈也会有错。但有错误改掉了,我就还是我。这就是在让他学会接纳真实的自我,也许这个自我并不完美。

 

更多分享

1.不和孩子较真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他在每个年龄段也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爱争第一、不爱喊叔叔阿姨等等。这个时候,不管你是不是专家,都不必和孩子较真。比如叫人或者胆小、慢熟等问题,那是孩子的气质类型决定的,是遗传的,不是随便就可以改变的,在这上较真有意义吗?至于争第一,就更没有必要刻意地打击孩子,他早晚都要在真实的生活中明白人不可能永远第一这个道理。


顺其自然,不较真,孩子会成长得更顺利。


2.孩子什么都能听懂

我认为孩子的吸收能力是很强的,他什么都能听懂。所以,当他提问时,最好给他正确而丰富的讲解。比如我儿子,很关注日本地震、核辐射等等,他跟我们一起看电视,也会提出很多问题。我不会说你是小孩子,你不懂,或者你不用管,而是会尽量给他讲解,没想到他真的能记住很多,还去幼儿园给别的小朋友讲。这更加印证了孩子天生具有的学习能力,就看我们重视的程度和引导方法了。


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我儿子很专注,他喜欢阅读,可以自己看上半个小时的书,也喜欢安静地玩拼插玩具,一鼓作气地把模型拼好。专注这个问题可能也是让很多妈妈焦虑的话题,但这和家庭的榜样作用有关。比如我家,孩子的爸爸在带他玩拼插玩具时都是很专心的,不拼好不罢休,那么孩子自然会以他为榜样。


再一个反证就是我在某个阶段脾气比较暴躁,爱发火。后来我突然发现,过了一段时间,儿子也爱发脾气了,甚至能在他发起脾气的样子中找到我的影子。我赶紧调整自己,梳理情绪,现在儿子也变得平和多了。


所以,无论在哪个方面,无论在生活的任何细节上,父母的榜样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3-29 15:13 , Processed in 0.022764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