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特稿 | 陶西平:家里的规矩和做人

2016-3-31 18:59| 发布者: 琪琪| 查看: 1199| 评论: 0|原作者: 吴颖|来自: 《父母必读》杂志

摘要: 大家语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而家教是人生的起点;家风则是传承这个家庭、维系家庭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所以,陶老给她们提了一个问题:学校教育对你们到底有什么作用?在你们一生的发展,觉得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她们谈了很多不同的意思,但是最后归纳起来,大概是这样:

在一生中影响最大的,是时代。她们的一生经历都是非常坎坷的,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有人是教授,有人是官员,也有人就是农村妇女,家庭妇女,但是大家总结起来,大概是这样一个意思,时代的变化使得她们有了不同的境遇;

第二位的是家庭,包括家庭的变迁,家庭的问题,比如夫妻关系问题,父子关系问题,以及家庭的遭遇问题;

第三位才是学校教育,对于学校教育她们也很留恋,那天中午大家一起包饺子,说请我吃饺子,我问为什么,她们说您大概不记得了,60年前我们的一次活动就是同学们一块和面、和馅、包的饺子。

陶老又问她们,那学校教育中,你们觉得对你们一生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呢?她们说了半天,归纳起来,大概就是四个字:

前两个字是“向上”她们说全班同学,尽管遭遇不同,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没有一个退缩的。

后两个字是“向善”也就是做好人。所以,我想,学校教育最后能够落到孩子身上的,如果一个是向上,一个是向善,那么这个教育就是成功的。

·所有的教育应该回归到教育的原点,不要把最基础的教育给复杂化。时代、社会、家庭、学校,这些形成合力,才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对孩子的未来产生更大的影响。


留守儿童是家庭教育缺失群体
但不要给留守儿童贴标签!

谈家庭教育,留守儿童是是现在最被关注的一个群体,被称为是家庭教育的“痛点”,因为这些孩子确实存在着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但是,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尤其我们该如何去对待这些孩子,用什么样的方式才是真正的帮助?教育大家就是教育大家,陶老对此给家庭教育工作者们做出了重要的提醒。

留守儿童问题是家庭教育的缺失

留守儿童现在在中国有几千万,他们的父母都离开家乡了,把他们留在农村。其中部分孩子出现了在生活上、交往上、性格上,甚至于道德上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刚才有人举了例子说,孩子在后边喊爸爸,但是爸爸头都没回就走了。听到这儿的时候,我想说,我们应该想一想他为什么没回头,那时候他的心里想的是什么,心情是什么,恐怕不单纯地他不爱孩子,恐怕他也有焦虑感,因为他要出去挣钱,养家。

所以,在城市化的进程当中,这种焦虑感在一些父母当中也会存在。我们也不要单纯地责备这些爸爸妈妈,但这确实说明了这些孩子的问题是家庭教育的一个缺失。

不要给留守儿童贴标签

现在各地都非常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但是我也不太赞成。因为这经常会给那些具体的孩子贴上留守儿童的标签。

我们把这作为一个问题研究,作为整个政策的关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让十几个这样的孩子站在台上,我们的领导同志去给每个孩子发一个书包。孩子的心里会觉得,你看别的孩子都坐在下面,只把我们调在上面。所以当给孩子那个书包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到他们的心理感受。

·给他们贴上留守儿童的标签,这样会强化这个孩子跟家庭的疏离感,甚至引发他对家庭的那种痛恨。

不管怎么样,他们出现的问题虽然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本身的问题。

本文选编自“家庭·家教·家风——家庭教育大家谈”活动现场及会前采访。该活动由北京市妇女联合会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和父母必读育儿传媒承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5-8 02:09 , Processed in 0.02291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