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注册  找回密码

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只能买买买吗?

2016-5-30 13:26| 发布者: 琪琪| 查看: 762| 评论: 0|原作者: 刘勇赫|来自: 《父母必读》杂志

摘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要花费一定的物质代价。然而由于父母的个性和成长经验,很多父母常常不自觉就用物质满足当成了自己对孩子的爱,当成了对孩子的奖励…… ... ...


/刘勇赫(亲子教育专家、《奶爸经》作者)

编辑/柳佳


下面几个维度,检验一下,面对孩子的物质欲求,你真的能够游刃有余吗?这些要点你都掌握了吗?

 

你是这样做的吗?

物质满足有条件,爱的表达无条件

爱一个孩子并不是靠投入财物的多少来计算,因为“物质满足”与“爱”是不一样的。可是,父母在长期的“物质供给”过程中,往往迷失了方向。首先,父母要分清,是孩子要,还是自己想给。

 

满足需要延迟

满足是孩子向父母提出来的物质或情感要求,爱是父母主动向孩子提供的物质与情感。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会说:“爸爸,我想要个玩具!”“妈妈,我想去迪斯尼乐园!”当孩子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时,很多父母会因为自己童年的未满足而直接答应,或因为个人情绪不好而拒绝。此时,我们更需要让孩子明白,人的欲求满足需要个人努力,而不是仅凭一句话就可以实现。我们可以为他的满足设置“条件”,比如帮忙做家务积攒小星星,做习题的努力程度或者改掉某个不良的习惯,就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要求。

 

爱不设条件

而爱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无偿提供给孩子喜欢的东西,这是出于自愿,出于爱的表达。但是,很多父母却往往会给爱设置了条件。比如,“儿子,如果你听话,我就给你颗糖!”这会让孩子感受到,爱不是无偿的,是需要交换的。其实,我们可以通过陪伴、沟通表达我们的爱,也可以通过特殊日子给孩子小礼物表达对孩子的爱。我们只是为了表达爱而表达,完全与孩子的表现无关。

 

由此,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我们养育孩子不需要和其他家庭比较,不用追求名牌,因为礼物只是我们对孩子的爱的表达的载体而已。因此,富裕的家庭没有必要让孩子紧衣缩食,普通的家庭也不用铺张浪费,攀比追求。让孩子充分了解家庭的收入情况,这种坦白不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相反,他们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并产生强大的家庭认同与归属感,也会更加成熟。

 


你是这样做的吗?

鼓励孩子尝试实现自我,不用物质过度刺激

很多时候,孩子由于过多地关注物质,会造成物质依赖,从而影响了其人格的成长与潜能的开发。随着孩子探索范围越来越大,尝试的事情越来越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应该是合作的,帮助孩子分析原因,鼓励孩子再试一次。

 

比如孩子滑滑梯磕到了,父母要问问孩子为什么磕到了。如果发现孩子是跪着滑的,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这样滑是危险的,坐着扶好了一定没问题,鼓励孩子再试一次。当战胜越来越多的困难的时候,孩子也就越来越有勇气,越来越自信。这是孩子实现自我的必然过程。

 

但是,很多时候,父母没有耐心去等待这个过程,会用一颗糖果,一块蛋糕去刺激孩子。这样反而会把孩子的注意力从内部动机引向了外部动机,破坏孩子实现自我的内在动力。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那么,首先要尊重孩子,在人格上确保孩子的独立,并多鼓励孩子进行自我思考,为孩子提供实现自己的机会。父母不妨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计划或梦想,并从一个“主导人”的身份向“协助人”的身份过渡,从而让孩子实现人格上的健全与独立。


你是这样做的吗?

奖勤罚懒,重在奖励过程

很多父母喜欢对孩子的成功进行物质奖励,希望孩子可以继续取得同样出色的成绩。美食、旅游、玩具等都成为奖励的好帮手。这样做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孩子会继续考取好成绩,另一个是孩子会主动提出想要某个奖品。看起来情况似乎很正常,孩子依然会有好成绩,但这个好成绩的获得是依赖于物质奖励的。孩子从此重视了奖品,而看淡了学习过程本身。一旦奖励消失,孩子的学习动机也就消失了。

 

民间有一句话叫作“奖勤罚懒”,真是一语中的。孩子取得了成绩,本身就能获得成就感,为什么还需要物质奖励呢?这是对于孩子取得劳动成果的误导。最应该奖励的是孩子在通往目标的努力过程,我们看到了他的努力,他的挫折,他的坚持,这才是父母应该关注的重点。

 

你是这样做的吗?

学会设限,最大化地利用物质资源

有一位妈妈说:“我的女儿什么都喜欢最贵的。由于家中条件不错,所以我一直满足她,但随着孩子长大,我发现女儿的要求成了一种负担,成了我的一块心病。”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迫切地追求更好的生活,但这并不意味着“贵的就是好的,最贵的就是最好的”。现在,我们仍然提倡勤俭节约,并对勤俭节约的理解需要更新。勤俭节约不是抠门,更不是吝啬,而是对于自身资源与环境资源的了解。

 

从小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于,我们需要告诉孩子如何最大化地利用物质资源,而不是一味倡导节约。比如,中午吃饭,我们可以问孩子:“想吃大餐还是马兰拉面?”孩子肯定会选择贵的。此时,可以告诉她:“我们今天出行的费用是有限的,如果我们选择了大餐,下午就得回家;而选择了马兰拉面,我们下午还可以去一趟海洋馆玩。这样你会怎样选择呢?”


很多时候,我们的资源或者说财物是有限的,而孩子会认为是无限的。这样给孩子选择,实际上给孩子设定了限制。孩子就会思考如何重新配置资源,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需求。

 

此外,我们还需要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情况与父母挣钱的不易,同时在消费习惯上也要讲究科学理性,不能给孩子留下“瞎花钱”或“有求必应”的印象。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3-29 06:16 , Processed in 0.03213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