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为什么我要赞美那个天天惹我生气的人?

2017-11-17 19:38| 发布者: 琪琪| 查看: 7919| 评论: 0|来自: 《父母必读》杂志

摘要: 那些习惯赞美的人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是真心的赞美,会不会话一说出口自己都起鸡皮疙瘩啊?!

编辑 | 吴颖


我们都知道家人之间应该经常赞美,但是面对不如意的生活,不断出现的各种家庭问题,包括婆媳关系、因为孩子的教育和老公的意见不统一,只有一肚子怨气,怎么能做到赞美?


我们不禁会想:那些习惯赞美的人是真心的吗?如果不是真心的赞美,会不会话一说出口自己都起鸡皮疙瘩啊?!

 

感恩节快到了,且不论这个节日的来历,也不必在意商家的忽悠,如果因为有这么个由头,能唤起家人之间的理解、欣赏、赞美和感恩,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有一次,我的治疗室里坐了一家三口,是为儿子上学的问题而来。孩子因为压力太大而暂时休学了。离开学校,固然可以暂时回避压力,不过,也失去了心健康发展的土壤——课业学习和与同伴交往。如何尽快回到学校,是全家都关注的话题。可是,我看到,一家人在商讨对策的过程中,却时时彼此纠错,句句相互指责,根本没有合作解决问题的意思。人,很容易在防御中变得刻薄。于是,一家人不能用慈悲之心体谅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也就没有了智慧,无法团结起来转化生活的困境。

 

实际上,在困境中,一家人最需要的,不是批评和指责,而是慈悲与智慧。“慈”,是制造喜悦和快乐的心愿和能力;“悲”,是理解苦难和伤痛的心愿和能力。我们要先有理解痛苦的心愿和能力,才会有制造喜悦和快乐的智慧。培育家人慈悲之心,需要家人相互赞美的阳光!

 

可是,在我们中国家庭里,家人之间却很少赞美。渐渐地,家人之间只是不断地看到彼此的缺点,却忘记了连结彼此的理由。让赞美的阳光洒在一家人的心田,我们需要学习新的生命经验。

 

01

善待自己,用慈悲的心“看”到美好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学习对自己慈悲,让自己时刻活在当下,照看自己的身心需要。当大脑停止无休止的“应该”时,我们才会觉察到自己时刻改变的身心需要。身体通常不会说谎。累啦,需要休息;饿啦,需要吃东西。当我们对身体慈悲时,身体就会对我们慈悲,帮助我们有效地做需要做的事。身心经常能处于平静、安详之中,就不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状态,不再纠缠于内疚、自责的消耗,心就会如净水一般,如实地反照当下的需要:什么是实,什么是真。于是,我们对家人说的话就会像甘露一般清凉、宁静。

 

当我们对自己有足够的慈悲时,我们的心就容易“看”到更多美好,能看到家人不善言行的背后,仍有值得称道的善意和好意。

 

比如,夫妻之间为家事争执,其实是在表示两个人都想要改变不满意的生活。丈夫向太太抱怨岳父母,其实是表示他有充分信任太太的心量,在邀请太太帮助自己。太太责怪丈夫很少顾家,说明丈夫在太太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再能及时反馈这些用心“看”到的善意和好意,就会自觉地把赞美的阳光洒在家人的心上。当家里的每个人的善意都能得到肯定的时候,善意的言行自然也会越来越多。

 

02

行动起来,时常“浇灌”赞美和关爱



我们可以时常把家人当作花朵“浇灌”一下,让一家人在庆祝生命、相互欣赏中创造家庭的希望和力量。在“浇花”时,让一家人围圈而坐。每个人都是一朵等待浇灌的“花”,同时也是浇花人。每个人自愿选择自己希望被“浇”的次序。

 

首先,每个人轮流浇灌第一朵“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她的欣赏或感激。浇花人可以欣赏对方的能力、善意、创意、品质,或者仅仅就是帅气或漂亮,也可以向对方表达感激之情。不过,要具体——对方究竟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满足了你什么需要,带给你什么感受。否则,赞美就像空头支票让人空虚。

 

浇花人要眼睛看着对方,一字一句地用“你……”来开头说话。不要评判、教导、批评,也不要提出建议和期望。

 

接受“浇灌”的“花”要仔细聆听对方说的每一句话,体会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不要说话,不要更正,不要解释,只是接受或享受。其他人也不要评论,不要更正,但可以有善意的笑声。

 

一朵“花”浇完后,再“浇”第二朵,直到所有的“花”都得到浇灌。

 

最后,每个人谈谈今天被家人浇灌的感受。每个人可以是不一样的。

 

“浇花”,是家庭自造力量和希望的过程。一家人通过彼此欣赏,发现值得称道的地方,让整个家庭觉察和肯定平时视而不见、未曾发现的家庭资源和家庭力量,帮助家庭重获失去的胜任感,也感受到家人的关爱。

 

也可以把“浇花”活动变成“施肥”活动。一家人围圈坐在一起,每个人选择自己接受家人“对不起”的次序。然后,从第一个人开始,其他家人逐一告诉他/她:近来自己做了什么感到对不起对方,请求对方原谅,祝福对方开心。然后,换下一位接受“对不起”。

 

“浇花”和“施肥”家庭活动可以培育家人学说“爱语”的习惯——习惯说那些给家人带来理解、自信、鼓舞和希望的话语。

 

“这样,当身处雾霾之中,我们有智慧看到:雾之后有蓝天。当蓝天降临,我们会全身心地享受当下的美好。诸多当下的美好又反过来滋养着我们的慈悲之心。于是,当生命的雾霾降临时,一家人仍能感受到赞美的阳光和希望的力量。”

 

专家介绍:龙迪

资深家庭治疗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系博士。曾参加首届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家庭治疗方向)培训。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开设“非暴力沟通与家庭生活”等体验式工作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4-26 19:21 , Processed in 0.02175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