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王明姬:满足五大需求, 养育积极乐观的孩子

2021-6-18 00:58| 发布者: fmbd_bjb| 查看: 769| 评论: 0

摘要: 想要养育积极乐观的孩子,满足孩子这5个层次的需要缺一不可。懂孩子、能无条件接纳和包容孩子的父母,更容易早点在孩子的心灵里种下积极乐观的种子。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包括人类需求的五级模型,通常被描绘成金字塔式的等级,从底部向上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拥有近20年教学和心理咨询经验,为数千个家庭进行过家庭教育指导的心理学家王明姬老师认为,想养育一个积极、阳光、乐观的孩子,先要满足这5个层次的需求。

生理需求:
科学养育确保孩子身体健康
从出生开始,父母通过科学、精心的养育,可以让孩子身体健康。这个层面上的满足,大多数父母都可以做到,其中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要注意科学养育,饮食均衡。因为确实有些孩子会因身体过瘦或过胖而被小伙伴嘲笑、排斥而出现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也并非不能再积极乐观,但可能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自我调整,走过更艰难的一番心路历程。

安全需求:
给孩子打好人际关系的底色
孩子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有秩序的环境。很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早在理解语言内容之前,婴儿就能听懂成人说话的语气、语调,也能敏锐地感受到生活环境是不是稳定、安全。因此,父母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安全感。

另外,在2岁之前,孩子与抚养者之间建立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也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孩子的第一份情感连接,这份人际关系会为孩子今后的人际关系打上底色。也就是说,孩子以后能不能相信别人,能不能跟别人建立起健康的人际关系,都与此有关。父母对孩子的积极关注以及积极回应,有助于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形成。

归属感和爱的需求:
一道“分水岭”
这一层需求是一道“分水岭”,相较于前两个层次的需求来说,孩子对后面的需要没那么容易被满足,需要父母格外用心。

让归属感更强烈些吧!
我们把父母稳定的情绪和积极的养育态度放到这个层面来谈。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一会儿和风细雨,一会儿狂风暴雨,没有明确的规则和标准,就会让孩子感觉迷茫和无边界感,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更会破坏孩子的归属感和对爱的正确感知。因此,父母知道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给孩子立好规矩,是满足孩子归属感的基础。

孩子在3岁之后,要进入幼儿园,其实此时他对家的归属感会特别强烈——每个孩子在从幼儿园出来时都特别开心,因为他“要回家了”,这正是孩子开始意识到家是一个温暖、自由的栖息地。此时让已经步入社会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父母的接纳和包容,格外重要。

3岁左右,孩子开始对成年人的个性品质进行模仿,在模仿中形成一种认同感,比如我长大后要像爸爸一样,总是愿意帮助别人;我长大后要像妈妈一样,特别能干,会做好吃的,还会讲好听的故事……通过模仿以及对父母身上一些优秀品质的认同,孩子在固化他的归属感。此时父母千万不要忽视“言传身教”这4个字。言行不一、不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只对孩子提要求对自己没要求等做法,都会破坏孩子的归属感。

爱,不要你以为,要孩子以为!
到底什么是爱?父母爱孩子跟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经常是两回事。应该说,绝大多数的父母都爱孩子,但是,孩子是不是能认同这一点可不一定。经常有孩子说:“我觉得父母根本不爱我。”父母听到孩子这么说,往往会特别委屈,因为他们认为已经为了孩子倾其所有。误解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的表达方式。比如,孩子比赛拿了金奖,妈妈会说:“我爱你,宝贝你太棒了,你是妈妈的骄傲!”这种在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后才表达爱意的做法,呈现给孩子的感觉就是—如果我足够优秀的话,父母是爱我的;但如果我没那么优秀,或者没能达到父母的标准,他们就不爱我了。

慢慢地,孩子会固化这样的想法:一旦自己不够好,就得不到父母的爱,就不值得被爱。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有条件的爱”,容易养出“爱无能”的孩子。因此,我们要经常审视自己对孩子爱的表达方式,及早纠正爱的错位—不管孩子是不是优秀,也不管他犯了什么错,都要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无条件的爱。换言之,就是应让孩子感受到,是否被爱与是否能达到父母的要求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尊重需求:
孩子一直在争取
孩子得到尊重的途径就是抗争—通过反抗父母的命令,自己做主来追求人格和精神上的独立。然而在父母眼中,就算是已经十七八岁甚至成年了,也依然是个孩子,父母忍不住要给孩子很多意见,甚至是替孩子规划人生。这在孩子看来,就是得不到尊重。尊重孩子,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日常点滴的做法。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在给予正确引导的前提下,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做主;当孩子能承担后果之后,要学会及时放手。

另外,尊重需求中还有自尊得到保护的需要。3岁左右,60%的孩子开始出现自尊心,6岁的时候,90%的孩子都有自尊心了。进入小学之后,孩子的自尊心会受到学业成绩、老师评价以及同伴关系等影响,如果再加上父母的指责,孩子的自尊很可能会被打击。父母要特别小心,切忌成为一起打击孩子的“帮凶”,而要成为孩子的“战友”,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自我实现需求:
成就感的动机
很多父母都喜欢问同一个问题: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其实,问这个问题的父母都可以反问一下自己:你爱自己的工作吗?如果爱,为什么?不爱工作的理由可能有一万条,但是如果爱工作,那么肯定有一条理由是这份工作让你有成就感,让你觉得自己有价值。这也是心理学在研究的“成就动机”。同理,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就需要帮助他在学习中找到这种成就感和价值感。而且,这种成就感和价值感不应该仅来自于学习成绩,而是要让孩子体验到“我能超越自己”“我有很大的潜能”这样的感受,这才是孩子在今后漫长人生中不断体验自我实现、体验价值感的重要基础。

专家简介   王明姬  
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特聘授课教师,
中央电视台育儿频道特邀心理学专家。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4-20 12:16 , Processed in 0.0226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