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帮你更懂孩子的话

2021-8-20 21:54| 发布者: fmbd_bjb| 查看: 822| 评论: 0|来自: 《父母必读》2021年8月

摘要: 孩子的话里不仅展现着强大的语言,也暗藏着观察力、想象力和同理心等不同方面的能力发展水平。只有认真倾听,才能识别孩子语言背后的秘密。
文|张彩(心理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讲师)   编辑|高婷

2岁的小朵拿着两块一样的积木,惊喜地告诉妈妈:“妈妈,妈妈,一样的,一样的。”亮亮自豪地拍着自己的小小胸脯向大家宣布:“我是大哥哥!”

哥哥受伤了,妹妹走过去,轻声说:“没事吧?没事吧?”

小明喜欢飞机,所以他时刻都能发现飞机的影子,一小块废纸片,随意的几根树枝,一片树叶,任何有点飞机轮廓的事物都能给他以惊喜:“妈妈,飞机!翅膀,螺旋桨!”

孩子的语言不仅仅是语言,更是孩子能力发展的窗口,透过语言这扇窗父母能看到孩子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充沛的情感和不断成长的自我认知。接下来,我们将通过3个场景解读孩子语言背后隐藏的能力,帮你更懂孩子的话。

镜头1  耳朵关机啦!
女儿叫了爸爸很多遍,都没有得到回应。于是她和妈妈产生了这样的对话:
“妈妈,不好了。”
“怎么了?”
“爸爸的耳朵关机了。”
“那你去按一下,让他开机。”
“爸爸的电脑开机的时候,耳朵是开不了机的。” 

孩子是小小的观察家,也是小小的科学家,从他呱呱落地就开始了对世界的观察和感知。案例中虽然是简单的几句话,但却反映了孩子对日常事物特征、事物之间关系的反复观察。“关机”在现代的生活中很常见,手机关机、电视关机、电脑关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知道“关机”代表着结束和阻断,因此当发现多次喊爸爸无果的情况下,她观察到爸爸的耳朵处于阻断状态,于是用了“关机”这个词。短短的几句对话说明这个小人儿准确地掌握了“关机”这一概念的内涵,观察到了“关机”和爸爸无应答具有的共同特点。这种情况她并不是第一次遇到,为什么呢,因为她说“爸爸的电脑开机的时候,耳朵是开不了机的”,这也表明了她找到了电脑开机和爸爸耳朵关机之间的联系。

这样帮助孩子提升观察力
● 让孩子带着明确的任务去观察
孩子的观察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所以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明确的观察任务,比如去博物馆参观时,让孩子找到他最喜欢的3种展览品;去动物园时,让孩子找一找哪些动物有黄色的皮毛。在完成具体的观察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孩子的提问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时还会偏离主题, 这是由于孩子的好奇心引起的, 这时候父母要有耐心,表现出充分的兴趣,顺着孩子感兴趣的方向进一步引导孩子做深入细致的观察,帮助孩子寻求答案。

● 引导孩子学习不同维度的观察方法
孩子是逐渐从被动地观察到主动、积极地观察,从不会观察到学会观察的。当孩子很小,还不会说话的时候,父母可以引导他注意到周围的事物,并向孩子介绍事物的类别、颜色和形状属性等,比如“宝宝,你看这是红色的。”“看,这是一朵花。”“这里有大汽车。”最重要的是把事物的不同特性描述给孩子听。

等孩子大一点,可以从颜色、形状、气味、性状等不同的维度启发孩子,比如不同种类的花在颜色、形状、气味上都有哪些不同,引导孩子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同和差异,从而使观察更仔细, 印象更深刻。

另外,观察方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让孩子尝试使用不同的观察方法,用眼睛看、耳朵听、手触摸、用嘴巴尝味道等,从而获得多维度的信息。案例中的妈妈可以引导女儿去观察爸爸除了听觉之外,其他感官是否能接收到信息,比如“在电脑开机的时候,爸爸的眼睛、鼻子也是关机的吗?”再比如带孩子认识厨房中的调味品时,父母可以引导孩子用眼睛看、用手摸、用嘴巴尝、用鼻子闻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

 镜头2  用手接星星
“妈妈,星星会掉下来哦!” 
“怎么会呢?” 
“因为今天的风大,星星会吹下来。我就用手接住它……”

对孩子而言,想象的世界就像现实世界一样重要,一样具有吸引力。我们惊叹于案例中孩子的想象力,但也清晰地看到了生活经验的痕迹——“掉下来”“吹下来”“接住它”,风会吹落物体,自己的身体可以接住小的物体(星星看起来很小)。但是,因为孩子的科学知识还很有限,所以他的想象还是比较简单的。一旦他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比如星星的知识,他的想象就会变得复杂和更具创造性。

另外,孩子通过语言表达想象,是在获取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方式,语言能让他用新的办法把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起来,去谈论并不存在的事物。

这样帮助孩子提升想象力
● 丰富的知识和生活体验,积累想象素材
想象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一定是基于知识、生活经验的。因此,在生活中,父母要多带孩子走出家门,比如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动物园、科技馆等,鼓励孩子运用以上的方法观察和感知事物,等孩子年龄大一点,还可以通过写观察日记的方法加深对事物的印象,用于积聚丰富的想象素材。

● 如果……会怎么样呢?
经常利用“如果……会怎么样呢?”的句式和孩子一起展开联想,比如动画片《小猪佩奇》里有这样的情节:下雨之后,小猪佩奇想去泥坑里玩,妈妈要求它穿上雨靴之后再出去。这时候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佩奇没有穿雨靴会怎么样呢?孩子可能开始预测,如果没有穿雨靴,可能衣服就被弄脏了,脚指头可能会不高兴,因为它被弄湿了……这类问题有助于孩子提升发散思维,拥有更强大的想象力。

 镜头3  请小狗来避雨
放假回老家时,在一个下雨天,朵朵看到有一只小狗湿答答地站在门口看着她,她很难过地向妈妈求助:“妈妈,我们可以请它进来吗?它淋了雨,还生病了,多可怜啊!”

案例中的小女孩对小狗的不幸处境产生同情,想将小狗请进家里躲避风雨,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同理心”。同理心的表达说明孩子能够感知到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并且感同身受,产生与之相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在这个案例中,小狗生病而且淋了雨,它会感到不舒服、难过(这是情绪感受),希望能避一避雨,擦干身上的水(这是愿望),小女孩感知到了小狗的情绪和愿望,与其产生了一致的情绪体验,所以才会向妈妈发出让小狗到家里避雨的请求。父母要肯定孩子对小狗处境的关心,引导孩子将这种关心的情绪转化为关爱的行为,比如怎样在做好防护工作的前提下安置好小狗,这本身就是一个促进孩子观察和解决问题的好机会。通过行动改善小狗的处境也更能正向地强化孩子的同理心。

这样帮助孩子培养同情心
● 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感受
同理心的基础在于对自己情绪、愿望和行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推己及人。因此,在日常亲子交往和交流中,父母要引导孩子先了解自己的情绪感受。

父母主动暴露和剖析自己的情绪状态,给孩子做示范。比如妈妈很怕下雨天打雷,在遇到下雨天时,就可以跟孩子这样说:“看来要下雨了,阴沉沉的,屋子里暗下来了,还有轰隆隆的雷声,我很害怕,我想可能需要打开灯,找一个人陪着我才行,你可以陪着我吗?”这句话包含了对现实情况的描述、下雨天的情绪感受和应对害怕的解决方案,父母通过类似这种有意识的自我暴露和剖析,为孩子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提供示范作用。

父母还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生活中,父母要主动询问孩子的感受,比如:不能马上吃到可口的西瓜,你是怎么想的?得到小朋友的帮助是什么样的感受?并帮助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愿望和可以采取的行为。通过谈论自我感受能让孩子更容易在自己的情绪状态和抽象的情绪词汇之间建立联系,比如不能马上吃到好吃的西瓜时感到很难过,词汇表达能让孩子更好地把难过的状态与“难过”这个词语对应起来,同时也能帮助孩子建立情绪的因果关系—因为我吃不到西瓜,所以感到难过。这都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然后再由己及人,更好地辨别他人的情绪。

● 通过假装游戏进行同理心的演练
同理心的发展也是需要演练的,假装游戏是帮助孩子培养同理心的重要演练场。在读绘本时,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分配各自的角色,并把故事演出来,一边演一边讨论角色的想法和感受。另外,还可以通过假装游戏还原生活中的场景,比如让孩子扮演小蚂蚁,爸爸或妈妈扮演小兔子,假装小兔子要抢小蚂蚁的玩具,让孩子体验一下玩具被抢时的心情,并鼓励孩子思考如果小兔子想玩玩具,应该怎么做呢。还可以进行角色互换,让孩子体会小兔子的感受,并且想想如果希望玩别人的玩具应该怎么做。这样的游戏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好地体会对方的感受,建立同理心,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学习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4-26 06:06 , Processed in 0.024011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