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注册  找回密码

“都是我的,不许动!”

2021-9-17 12:17| 发布者: fmbd_bjb| 查看: 506| 评论: 0|来自: 《父母必读》2021年9月

摘要: 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学会分享,能和伙伴们友好相处。可是孩子面对心爱的玩具、好吃的美味却表现得很自私,这让父母很尴尬。
 文|牟书(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   特约编辑|刘志清     插图|李丽

乐乐拿着自己的玩具在小区里玩儿,别的小朋友一靠近,乐乐就警惕地把玩具藏起来,不让小朋友动。有时候在公众场合有一堆玩具,别的小朋友拿了几个,乐乐会冲过去大喊:“我的!不准动!”然后一把抢过来。妈妈觉得乐乐这样显得特别没有礼貌,但怎么说都不管用,很发愁,不知道该怎么教育。

孩子为何对“我的”特别敏感?

乐乐的这种表现在2~3岁的孩子身上很常见,很多父母以为这是孩子太自私,不懂得分享,于是对孩子进行批评,或强制让孩子分享,但这样做的效果往往很差。

说“我的”是自我意识成长的体现
当孩子开始说“我的”时,父母应该认识到,这是孩子成长的正常阶段,标志着自我意识的萌发。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作为主体的“我”和周围其他事物之间是不同的。孩子会采用各种方法来建构自我意识,其中就包括占有物品、学会使用代名词“我”和“你”。只有当孩子能够真正理解“我的”“你的”时,才能够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同时尊重别人的物品归属权。

不愿意分享是因为不理解
当孩子刚刚建立起“我的”这个概念时,还不能够理解分享是什么意思。当父母让他把东西交给其他小朋友时,他会认为这就是要夺走自己的东西。此外,分享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是相互的,有时候有一定的延迟性,如果孩子没有分享经验,不能意识到分享能带来更多的快乐,也就不容易接受分享行为。

让孩子学会分享,早点开始,一步步来

父母需要未雨绸缪,在孩子进入这个阶段之前或者刚刚进入这个阶段之时,就引导孩子学习分享,帮助孩子逐步树立物权意识和分享精神。

帮助孩子建立物品归属权的意识
孩子在2岁之前通常分不清楚“我的”“你的”之间的界限。父母平时可以帮助孩子弄清楚物品的归属,建立归属权的意识。例如对孩子说:“这个黄色的水杯是你的,这个蓝色的水杯是爸爸的,那个红色的水杯是妈妈的。”或者:“电视机是我们大家的,遥控器也是。”同时父母还要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对孩子的物品归属权的尊重。例如当父母要拿孩子的水杯时,可以征求孩子的同意:“我把你的杯子拿去洗一下,好吗?”父母以身作则,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物品归属权概念的最佳途径。

分享从“交换”开始
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说服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分享,那么可以从交换开始。父母平时在家里可以跟孩子玩交换的游戏。例如,给孩子一个玩具,然后拿着另一个玩具对孩子说:“我们交换吧,你把你的玩具给我,我把这个玩具给你。”当孩子把手里的玩具递出来时,父母在完成跟孩子的交换动作的同时表扬孩子:“宝宝真棒!交换玩具玩真好!”父母开心的表情和轻松的语调,会让孩子觉得交换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当孩子熟悉交换之后,父母可以再适当扩展一下交换的行为,比如告诉孩子:“你先玩我的玩具,我玩一会儿你的玩具,过一会儿我们再换回来。”

树立“分享”的榜样
2岁左右的孩子会高度模仿大人的行为,因此大人之间的分享可以给孩子建立分享行为的榜样。例如在用餐的时候,父母之间可以分享食物,或者是和祖父母之间一起分享食物,孩子就会学到分享食物的行为,可能还会模仿父母的做法,比如拿着一块土豆对妈妈说:“给你吃吧。”这时父母不管接不接受孩子的分享,首先都要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赏,对孩子的分享行为进行鼓励。当孩子习惯与他人分享之后,在公众场合很可能就会自动地表现出与其他人分享的行为,这时父母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帮助孩子学会基本社交规则

在社会互动中,孩子不仅要学会捍卫自己的物品,还要学会尊重其他人的物品,这需要很多社交技巧,但首先要遵循一些基本规则。尤其是看到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抢夺时,干预的原则如下:
● 对孩子自己的东西,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 对他人的东西,教导孩子尊重对方的意愿;
● 对于公共的东西,采取轮流使用的规则。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4-19 01:36 , Processed in 0.02278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