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什么是睡眠?
        人的生命过程当中有两种生理状态,一种是清醒状态,另一种是睡眠状态或者叫睡眠过程。所以我们说睡眠是人生命当中的一个生理过程。
什么是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一个是指睡眠的时间总量不足,另一个是指睡眠的质量不高。
睡眠不足会对孩子的健康有哪些影响?
        睡眠不足对于儿童健康会有重要的影响。睡眠不好,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的行为、认知的发育、孩子的免疫系统,抗病能力等。


        要回答高质量的睡眠是什么样的,我们首先得学习一下睡眠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当一个孩子睡着了,实际上在他体内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
        睡眠可以分成快速动眼期和非快速动眼期。
        在快速动眼期,从表面上能看见他的眼球在动。在医学上可以通过记录呼吸、血压、脉搏、肌电图等等多种生理睡眠监测的方法来监测一个人的睡眠,可以发现整个睡眠过程实际上是在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浅睡眠到深睡眠到快速动眼期,马上又回到了浅睡眠……这样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变化。儿童的深睡眠期和快速动眼期要比成人长。儿童一天的生长激素的分泌总量70%以上是在深睡眠的时候分泌,所以有一个口号叫:“睡不好、长不高”。
        睡眠对儿童发育的影响很大。如果睡眠总是被打扰,总是进入不了深睡眠,不管是深睡期或者快速动眼期被打扰醒了,这样的睡眠质量就不是很好。所以在孩子睡着时,被打扰的睡眠时间越短越好,他本身进入深睡眠和快速动眼期时间越长越好。
        快速动眼期可以说是活动性睡眠,也属于睡得好的时候。
        刚生下来的婴儿快速动眼期在每个睡眠周期里大约占到一半以上,而成年人快速动眼期就变得很少,大约10%,到了老年几乎没有快速动眼期。快速动眼期实际上是儿童早期一个生长发育的过程,到了成人或者是老年人就逐渐减少甚至于几乎看不到。
        孩子睡得好,一方面是指睡眠时间的总量要够,比如一个新生儿一天需要睡16-18个小时。另一方面儿童在睡眠过程中要很平静,没有受到打扰。

        0~3个月的小孩,由于刚从母体来到外界,开始自己呼吸,自己吃东西,这和在子宫内的时候大不相同了。最初,他几乎按照在宫内的习惯来生活,每天需要睡6到8个觉,这样的话他就在不断地睡了,然后醒来,然后睡了,然后醒来……
        一两周之后,快到三周的时候,他开始逐渐了解外界环境,开始认知白天和黑夜。白天,有阳光了,大家都活动;晚上天黑了,大家都静静地睡觉,他也要睡觉。他的睡眠也适应这个情况逐渐发生变化。首先,睡眠的次数减少,睡眠和清醒的交替次数减少,从6到8次,慢慢变成3到5次了。
        在这段时期,是给孩子建立良好睡眠习惯的最好时期,因为他第一要认知昼夜,第二要学习如何适应外界的环境,学习什么时候是白天应该活动多,什么时候是夜间应该安静地睡觉,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跟外界进行交流的过程。
        如果孩子老是被抱着,不抱着就不睡觉,睡着了也是这么抱着,就会养成一个习惯,认为被抱着,听着妈妈的心跳才安全,稍微一放下立刻就觉得不安全。
        由于现在的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家人都特别关心这个孩子,不能让孩子哭,如果孩子一放下就哭就赶紧抱起来。这就养成了他必须要抱睡才能够觉得安全的这样一个反射。实际上这个坏习惯不是他自己形成的,而是周围环境给他形成的。
        有的孩子三个月以后,真出现了毛病,夜里不好好睡,白天也睡不好,爸爸妈妈没有想到是在8到12周,在他认知白天和黑夜,形成睡眠习惯这个重要时期中,给予了他错误的信息,造成了孩子昼夜颠倒睡觉。
       0~3个月的孩子,要注意培养他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要造成抱睡或者在特殊条件下才睡的毛病。
        4~6个月的小孩应该添加辅食了,这之前小孩的消化酶只适应乳制品,而对于糖类的水解酶发展得不是很好。在添加辅食的时候不能过量。这也是一个磨合的过程,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过少了会饿,过多了会撑,造成消化不好,孩子夜间胃里不舒服就会闹,中医说脾胃不和就会造成夜惊。
        6~9个月的小孩同样还是喂养影响睡眠的问题。孩子在6到9个月的时候应该开始能够睡整宿觉了。
        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大人怕孩子饿着,往往夜里不给他断奶。夜里坚持喂一次到两次奶,这样不利于消化系统和外界的磨合。夜里补充多了,白天吃的量就少了,对辅食就没有兴趣了。
        要给孩子逐渐地养成夜里不吃奶的习惯,而在白天奶制品不能少,辅食的量也要逐渐增加。等到一岁以后逐渐吃一点饭,加一点小馄饨、面片……喂养不当会把孩子的睡眠给搞坏了,影响睡眠。
        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夜里哭,就会认为是饿了,就要喂奶,这就养成了习惯。6个月还在喂,8个月还在喂,如何克服这件事?就是在白天三顿加上奶、水果,一定要在晚上睡觉之前让他吃足,夜里逐渐地从喂量挺大到量很少,慢慢就能培养他睡整宿觉。
        一般来说,饮食对睡眠的影响是一岁以内孩子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新生儿裹着睡对他的发育有影响吗?
        会有影响,因为裹着睡妨碍了孩子的血液循环,也不利于肌肉的发育。不建议把新生儿裹着,可以给孩子穿上小睡衣,这样睡就比较好。

一两个月的孩子,睡觉一惊一乍,周围有什么动静就会受到影响,这种情况正常吗?
        除了产伤以后有脑损伤,小的癫痫以外,多半情况是正常的。有的小孩手攥起来使劲,有的睡着以后,一会儿笑,一会儿挤眉弄眼。这个时候所有的信号应该是不下传的,但如果有信号突然下传,因为孩子小,屏障并不是那么严格,就出现这种情况,有一个信号传到腿,腿就抽一下,传到胳膊,胳膊哆嗦两下,发生眼球动更是正常的,这都是快速动眼期的表现。
有的孩子白天老睡觉,晚上不好好睡,妈妈不想让他白天睡,就把他弄醒跟他玩,可孩子不高兴了就哭,像这种情况怎么处理?
        这一般都发生在三四个月的小孩身上。家长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可能过去习惯没建立好,这时不要强求一天就改过来。白天应该适当减少睡眠,跟他聊天,喂奶的时候,要到比较明亮的地方,一边说话,一边跟他唱歌来喂他,让他高兴,多让他见着阳光,知道这是白天,白天就是要多活动,是我们愉快的时候,晚上是我们收敛和安静的时候。到晚上定时睡觉,比如三到五个月的小孩,一定晚上八点钟准时洗洗睡觉,安静下来,晚上喂奶绝不唱歌,也不说话,也不要开大灯,开一个小灯。灯光、环境、喂奶的姿势,这些都要注意。白天就换一个环境,不在床上喂。
        实际上要强调白天有白天活动的规律,夜里有夜里活动的规律,这是非常重要的。正点睡觉正点起床,要规定时间,让孩子有所适从。不要无所适从,他要干什么不是你要听他的,而是他要听环境的。
怎么做才能够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在新生儿认识白天和黑夜,形成适应白天活动多、晚上睡觉的习惯的时期,我们给他正确的回应非常重要。
        小孩表达自己的意愿首先是"吭哧",如果老不理他就开始哭。哭并不代表小孩是痛苦的。好多妈妈并不理解孩子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以为孩子一哭就是受委屈了,其实不是这么回事。
        一两个月的小孩,母亲抱着是必然的,因为他刚刚离开母体,需要母亲的关怀,到了两个月以后形成正确睡眠习惯的时候,母亲可以把他平放在自己的小床或者摇篮里,在旁边看着,让他觉得有人,妈妈就在身边,或者还可以把一些替代物,比如一个小手绢或者一些小玩具,放在小孩旁边。这些手绢或者玩具实际上都带着妈妈的味儿,小孩的嗅觉特别灵敏,他会觉得妈妈就在旁边,觉得躺着也是安全的,就会安心睡觉。让孩子逐渐地认识到就是躺着妈妈也没有抛弃我,还在我身边,也是安全的,这样慢慢就会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比如再"吭哧"了,妈妈知道是饿了,到时候就该喂了。有的时候小孩夜里醒来,并不是饿了,因为刚喂完没有多久。这时候不要立刻抱起来,可以在旁边叫叫他的名字,拍拍他,跟他说“睡吧睡吧”,慢慢就培养了孩子自己睡的习惯。
        不要给予孩子错误的交流,这样孩子慢慢就认识到该睡的时候就躺在那儿睡,妈妈就在旁边。孩子睡觉了就要给他一个好的环境,不要吵着他,更不要在屋里吸烟。用这种方法,应该能在8到12个月的时候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睡眠习惯。
孩子睡觉的姿势跟他的睡眠质量有关系吗?
        一般说睡眠姿势是右侧在下、左侧在上似乎更好,为什么?这是从心肺功能来考虑的。心脏在上,心脏和左肺受压迫少,循环比较好。实际上人的睡眠姿势,特别是小孩,在睡眠时小脑还保持一定的活动,他自己还翻身。只有在小婴儿的时候,姿势不会变。过去国外有的主张俯卧,面朝下趴着睡,因为有危险,现在已经更改过来,认为还是平躺着比较好。新生儿一般可以不垫枕头,因为脖子比较短,到两三个月可以垫一个很薄的枕头,一般到三个月能翻身,四个月可以自己侧着睡。我们现在不主张把孩子裹起来。


        一岁以后的孩子心理成长,开始独立了。从心理学来讲,从生下来一直到差不多三岁以前的孩子是自闭阶段,首先是生存,一个是吃奶,一个是睡觉。到孩子慢慢懂事,认识妈妈了,跟妈妈共生的阶段,以后还有分离和个体化阶段,这就是孩子的心理成长。
        小孩三岁以前的发展阶段特别重要。从整体来看,如果睡眠不好,对他的心理发展也会有影响。小孩在一岁以后开始个性化,看到妈妈来了,他不是依赖妈妈,而是跑,想脱离妈妈,这时候他就特别想要妈妈把他抓回来,就像跟他做游戏一样,母子磨合,培养他个性化的心理,比方说孩子到了一岁以后和两岁之前,你要老喂他吃饭,他会说“我自己,我自己”什么都要自己干。
        在这个时期最主要的就是白天活动,特别是睡前的时候不要太兴奋。如果太兴奋,就会影响睡眠。三岁以后,一般来说他夜里睡整宿觉,理论上讲白天不用睡小觉。但按中国人的习惯,孩子还要睡午觉。现在的理论来看,从孩子到成人,如果睡一觉有利于后半天的活动,午觉还是要睡的。

有的小孩睡觉比别的孩子少、不睡午觉怎么办?
        这里面有个特殊和一般的问题。在人群当中总是会有一部分孩子睡眠就比正常孩子少,这些孩子比较特殊,但是他们照样发育,照样吃,照样精神,这就没有什么事。有的比别的孩子少睡两个小时甚至于三四个小时,但是照样生长,这是个体化正常发育。但是如果不是这样,影响了身体的发育,影响了智力,那这个孩子的睡觉状态就不正常。
有的孩子,虽然睡觉的总时间没有问题,但是睡得晚,起得也就晚,应该怎么着手来调整到比较正常的状态?
        还是要给孩子订下一定的制度,让孩子有章可循。从幼儿园回来以后,不要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好像受了一天委屈似的,到晚上总是哄着他玩、让他高兴。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在幼儿园跟小朋友玩,是孩子的社会化,不是去受委屈,父母不需要过度关心。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父母要给他安排,什么时候做游戏,什么时候睡觉。上幼儿园的小孩一定要在八点半到九点半之间入睡,到点就得上床躺着。
        在睡前:第一,不做刺激的活动,不跟他玩很刺激的游戏。第二,可以给孩子洗澡,或者一起很轻松地聊一聊。让孩子平趟在小床上,睡也好,不睡也好,到了八点以后就躺着,让他知道现在就是该到睡觉的时间了。定时睡觉是形成小孩生物钟的一个起点,逐渐地改变。孩子如果按时睡了,在早上肯定能起来。
孩子什么时候适合单独睡一个房间呢?
        两岁就可以了。国外比这个时间还要早。
        这跟睡眠习惯的建立特别有关系。一般起码要两岁左右才能够独立睡眠,但是越晚越不好放在另一个屋子里。一般一岁多放出去比两岁多放出去好,越大越有主意了,就会跑回来。在国外比较早,一岁自己就有单独的屋子。
        但是夜里照料仍然是个问题。首先孩子要能够睡整宿觉,一般孩子八九个月、十个月就可以睡整宿觉了。然后是夜里醒来之后,孩子自己会继续睡。只要习惯这个环境,就不会觉得不安全。当然在一开始,还有对妈妈的依赖,比如把孩子放在他的屋子里,妈妈还要陪一会儿,还要让他感觉妈妈就在他的身边,这个屋子里安全的。
孩子睡觉的时候怕黑,可以开灯吗?
        完全可以。
        第一不要讲鬼故事吓孩子,“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不知道什么叫害怕,黑了就黑了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你不要讲一些大灰狼来了,你要不好好闭着眼,待会儿谁就要吃了你这样的话来吓唬他。要增强他的自信心。可以把屋顶的灯关掉,在桌上放一个小台灯,或者屋里放一个地灯,又能看得见,光又是很柔和的,不要用很亮的灯泡,不要直接照射孩子。光线过亮会影响睡眠,因为光照对生物钟还是有影响的。
孩子睡觉一定要拿一个安抚物或者非得塞一个安抚奶嘴,这样的睡眠习惯好吗?
        这样的睡眠习惯也是共生期的一种反应。儿童的心理发展有心理自闭阶段、共生阶段到分离个体化阶段。共生期有对母亲的依赖,要叼着奶头睡觉,或者得依赖母亲,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养成拿着某些有母味道的东西睡觉。这样的慰藉物,像一些小玩具、小手绢应该没有什么太多害处的。随着孩子不断地生长,就会逐渐地把这些抛弃了,但实际上有很多孩子放弃不了,一直到两三岁不咬着被角就睡不了觉,怎么也改不了,老咬着被角不洗很脏,还有咬手之类的。实际上这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要刻意地一天把它改了,可以逐渐地给拿下来,包括从讲故事,分散注意力,原来他是咬着被角,那可以给他买一个小熊,把一件东西变成两件东西,让他可以有选择,选择不能上嘴的东西,搂着睡,慢慢替换。
        小孩什么都要用嘴尝一尝,就是在共生阶段养成依赖的毛病,随着心理的发展可以有替代,克服不了可以用多个物品将他的依赖分散。
孩子睡觉的时候出汗,怎么判断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
        一般小孩都有一定的出汗。但是出大汗,出到枕头都湿了,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包括缺钙,应该去看看医生。
        一般来说前半夜气温高,出汗比较多,后半夜比较凉出汗就少了。所以对爱出汗的孩子,首先衣服要是棉质的,再者要根据季节调节室温,一般22度比较好。因为人体在睡眠的时候,睡着之前本身有一些发热,如果两脚冰凉不好入睡,入睡之后有一些发热,这时候睡意就来了,然后整个体温在睡着以后会降低。所以前半夜特别要注意衣物的薄厚,被子也不要盖得太厚,后半夜一定要注意不要着凉。
       也有很少的孩子出大汗,一直到很大了还出,但是什么毛病都没有,就是新陈代谢快,既不是结核,也不是低钙,什么都没有,甚至热天手一伸出来,能顺着手流汗,这是比较特殊的。由于这些人神经跟一般人发育不一样,汗腺比较大。
孩子夜里突然大哭,是不是做梦了?多大的孩子会开始做梦?
        一般有了REM(快速动眼)期就可以做梦了。REM期在胎里就有了。他把白天清醒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信号重新在脑子里整理了,在这个阶段中会发生做梦。是不是小孩真正做梦?这个并没有太多科学依据。到底多大的孩子会做梦?孩子能表达的时候,他说出来了,我们才知道,两三岁才能表达,一岁甚至之前没准也做梦,但不会表达,到时候他就哭了、闹了,就是这样。
如果做梦太多,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吗?
        对,会受到影响的。一般我们说做梦,自己都不知道,实际上知道了总是在做梦,是夜间清醒了。人有一个微觉醒,可以在脑电波上看到,叫觉醒波,它一出现证明这个人就醒了,就有意识了,但是如果觉醒波只出现了十五秒以内,甚至十秒以内,第二天你问他,他不知道他醒了,实际上微觉醒有的时候也挺微妙,如果超过二十秒、三十秒就知道夜里醒过,可要是特别短就不会知道醒,所以他一定是夜里醒了几次才能够记住不断地在做梦。这样的睡眠质量还是有问题的,着不是因为是做梦,而是做梦当中他不断地在醒。
人在梦游的时候不要叫醒他,为什么?
        因为这时候他是按他本身脑子处理的某些意境来执行某些动作。你这个时候是越叫他,他越醒不了。你只要把他圈在一个地方,不要让他动任何东西就行了。特别是大孩子,不要硬把他摁倒在一个地方,否则他会抡起胳膊打。他梦游的时候不会撞墙,不会以为那是门,他对外界还是有反应的,但他不知道你是谁。这种状态很奇怪。
        他躺在那儿你别叫他,稍微待会儿就醒了,包括夜惊也是,你不要对他说“你醒醒,别做梦了。”不要这样。如果孩子比较小,就要搂住他。孩子小,反抗、伤害性比较小。孩子越大,反抗、伤害性越大。
        这种梦游偶尔发作一次不用看医生。什么叫偶尔?起码半年发一次。如果每个月、每个星期都发,这很危险,要去看医生。


        3岁以后,一直到5、6岁的孩子,主要是培养独立睡觉、独立睡眠的习惯,以及解决尿床的问题。
尿床
        如果五岁以前有尿床的问题,大致还算正常。据统计,中国孩子尿床,相对于国外来讲,还是少的,为什么?因为妈妈关心得多,比如夜里经常提醒。所以我们的孩子对二便的控制能力就发育比较早,实际上有的孩子到一岁多就基本不尿床了。孩子夜里一“吭哧”,妈妈赶紧拿小尿盆把尿。如果总是发生尿床,就会影响睡眠了,为什么?夜里闹得,他的自尊心也受到影响,白天看见被子湿了,让人笑话,这些孩子很痛苦。
夜惊
        3岁左右的孩子,还有一个问题,由于个性化、外界刺激很多,两三岁的孩子容易发生夜惊。他在白天受到特别多的刺激,自己消化不了,脑子到夜里处理的时候,本来应该抑制的这些信号,下行传递到从动的器官,就会发生夜惊。夜里突然坐起来,两眼愣愣的,叫也叫不醒,然后过一会儿又睡了,这种情况两三岁的时候比较多。
磨牙
        五六岁的小孩由于牙的萌发,容易发生磨牙,甚至磨醒了,容易说梦话。给这么大的小孩子照牙片子,可以看见在牙龈里一颗颗小牙要萌发,肯定有一定的痛苦,这就叫生长的痛苦。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两岁以后,咽部淋巴快速发育,大家最熟悉的是咽扁桃体,还有不太熟悉的是腺样体,知道更少的就是舌扁桃体。这些就是围着咽一圈的淋巴环,是保卫口腔的。口腔嚼东西,围绕进口的一圈全都是淋巴,如果出现破口或者感染,淋巴结就把细菌阻止了。这些东西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把细菌杀掉,把一些毒素、病毒拦住。但是一拦住的话,就会发炎,白血球聚集等等就有一些炎症,如果真是发炎了,肿起来就会变大,这就会妨碍呼吸。肿大除了感染的原因,还有过敏的原因和遗传的原因。
        咽扁桃体、腺样体肿大的话就会使上气道变窄,上气道阻力增加,就会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小孩在七岁以后发生最多,有的三四岁就发生,只要他长得快就能发生。 症状就是出现打呼噜,睡觉的时候满床翻滚。
        打呼噜的声音就是在咽部的呼吸道发生每秒钟30到35赫兹的振动,大人小孩都一样,包括咽壁的组织和软腭的振动。这样长期下去会妨碍孩子呼吸,造成夜间的低氧血症,如果是慢性不注意的话,就会影响孩子的智力。首先是影响睡眠,甚至发生睡眠恐惧症,孩子不愿意睡觉,一睡觉就趴着,趴着有什么好处?利用重力控制着把气道弄宽点,他好喘气,所以趴着睡觉,如果一翻身就憋着,差点没憋死,趴着,又活过来。
        实际上阻塞性睡眠暂停综合症的孩子,如果严重的话,看着像是睡觉,实际上是在死亡线上挣扎,他每次一睡过去之后就有被憋死的可能。有的人可以一直活到二三十岁后憋死。九十年代我们对这个病是不认识的,现在我们对这个病基本上有认识了,只要一打呼噜赶紧做多导睡眠监测,看夜里有没有低氧血症,如果没有,就可以吃点药,消炎。
        醒的时候所有的颈扩肌,还有气管周围的肌肉都放松了,一放松没有向外扩张气管的力,就不憋了。鼻后孔,鼻道的后孔到声门之上这一块特别容易堵塞。
        正常小孩发育的时候,在发育过程中受干扰,扁桃体、腺样体也会变大,如果太大就成了阻塞性睡眠呼吸疾病,严重的就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这个病影响发育,他绝对是个子小,见着人总是张嘴呼吸,将来长大面容越来越丑,小长脸,龇着牙,现在家长对孩子比较关心,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有的孩子不打呼噜,但还满床翻滚,比如把被子掀开等等,这通常是什么原因?
        这个比较难说了。因为有一些孩子的睡觉习惯就是这样,有的睡觉老实,有的睡觉不老实,实际上没有什么关系。睡着的时候,人的小脑有的兴奋性很高,小脑还维持一定的觉醒性,比如这么睡,他觉得有点压着,就翻过身来,这些没有什么。晚上是头朝床这边,早上朝床那边,都不要紧。
        如果有满床翻滚的问题,即使不打呼噜还是要去检查有没有阻塞性睡眠呼吸综合症,虽然你看不到,但没准呼吸道还是有问题。

有的大孩子喜欢趴着睡,有什么问题吗?
        这要做检查,不好一句话说,如果经常只有趴着才能睡觉,那可能是有毛病,也可能是习惯。要排除呼吸道有没有上气道梗阻疾病,如果没有,也没有太大问题,因为五六岁了不会发生婴儿猝死综合征。如果是小婴儿,睡眠姿势导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婴儿猝死综合征,孩子趴着睡,如果床垫比较软,把鼻子、嘴堵上,他自己醒觉反射不是特别好就憋死了。
        但大孩子没有这个问题。如果他憋的话,就会一下子惊醒。
        如果身体没有其他问题,趴着睡也不用纠正他。
有个五岁的孩子最近经常做一些很可怕的梦,于是就害怕睡觉,担心睡觉会不会又做恶梦,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
        这没有关系的,要跟他讲做梦是怎么回事。做梦就是挺好玩的,跟电影一样,白天跟小朋友玩,晚上就可能会梦到他们。对于这种比较敏感的孩子,要少讲恐怖的故事,多讲幸福的故事、快乐的笑话。因为这种孩子比较敏感,对于某些刺激受不了,总是往恐怖这一方面想,想害怕的大虫子,害怕的鬼,大灰狼之类的。如果能戏剧化、幽默化地来调理他白天的整个思维逻辑,对于他的做梦会有良好的改善,如果天天反复天天做恶梦,适当药物调一调也是可以的,治疗效果非常好。


        6岁以后上学的孩子,刺激太多了,容易夜里说梦话,夜惊也会发生,还有夜游。
发作性睡病
        在六七岁的时候还有一个遗传性疾病,叫多发性的发作性睡病。他的表现是什么?比如,老师上课一提问,他说“我会”,站起来,刚一兴奋就睡着了。跟同学玩,打打闹闹,抢东西,抢到手了就睡着了。这种病是有遗传的,而且非到差不多学龄期左右才发病,基因就在这个时候才出现,一般都在学龄期左右,也就是六七岁。
        这种病从全国来讲不太少见,但比起呼吸睡眠暂停综合症就少多了。
        再说到孩子脑子神经系统的畸形,比如脑瘫也有睡眠问题,所有疾病加起来也没有孩子成长当中的睡眠问题多。
        孩子的睡眠问题一半以上都是成长发育过程当中的问题,比如睡眠习惯,饮食和睡眠的互相干扰等。我们叫紊乱,睡眠紊乱或者叫睡眠障碍,而不称为疾病。
梦魇
        青春期会发生梦魇,就是到时候睡着不醒,好像有人要掐脖子,很可拍,就想动,但全身哪儿也动不了,这就是梦魇。
        梦魇在青春期发作得比较多,三十多岁以后反倒不做这种梦。主要也是由于外界刺激太强烈,主要是上了学以后这一段,自己和外界的适应过程中,外界刺激强,自己晚上脑子处理不好就会往下传。
什么情况需要看医生?
        在这么多的睡眠问题中,主要一个是睡眠习惯,一个是饮食,还有外界的刺激。这几个占到最主要的部分,剩下的是疾病,只占一小部分。那么这个孩子当他出现一些情况,其实我们可能通过自身的调节,饮食的调节、睡眠习惯的调节就能改善过来。
        还有一些情况应该去看医生,需要治疗,比如打呼噜得看医生了;突然就睡了,发作性睡病得看医生了。
        夜惊在小孩当中比较常见,如果一个星期、一个月都不发生一回,那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每一个星期发生一回到两回,就要去看医生。包括梦魇也是这样,就是一个月都不见得发生一回,就没有必看要,如果是频繁发生睡眠当中的事件,那我们就要去看医生了,可以做一下从心理上,甚至于可以用一些药物来调一调,很容易治的。
        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里有数。大致说来,孩子打呼噜,夜里经常睡不着觉,尖叫,比如有肚子疼的,有新生儿的结肠炎,肚子老鼓鼓的,一哭有声音,气道发育异常,这些都是必须得看医生的。
        如果能吃、能睡,但是夜里就闹,也正常长个儿,这些就属于习惯问题。

 

6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xiaohanzi121 2012-4-12 14:15
值得收藏,并且分阶段学习!

查看全部评论(1)

验证问答 换一个 验证码 换一个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3-29 15:06 , Processed in 0.02074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