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25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育阅读推荐:《好品格决定好未来》第十三篇 “不可能的任务”培养孩子挫折耐受力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金币
1259 枚
贡献
247 点
魅力
8 ♂♀
精华
0
记录
1
日志
0
相册
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0:08: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第十三篇    “不可能的任务”培养孩子挫折耐受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故娇生惯养,关怀备至。孩子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很少尝到困难、挫折的滋味。因此,有远见的家长朋友,应当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困境”,让他们逐步提高耐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日本幼儿园在日常教育内容中设置“棍棒对击”,以培养孩子对突然而来的打击的应对能力;让孩子赤脚走路,以锻炼他们的忍受力;在很冷的天气里,让孩子穿短裤到阳光下活动,锻炼他们的抗寒能力和意志力。日本中学生每到春秋季节,会被送到一些孤岛上生活两周,给他们一些工具,让他们自己搭房子、抓鱼、打猎维持生活,以使孩子受到磨炼。

        瑞士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是他们也推崇“逆境教育”。十五六岁的女孩子通常会去别人家做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子也要参加劳作,自力更生。

        陈诚是个汽车迷,也是家中的小皇帝,正准备上小学的陈诚周末和爸爸妈妈到儿童体验城体验,酷爱汽车的陈诚第一个要玩的就是开车,可是,要开车是得要学驾照的,那就先学驾照吧。可是,陈诚并不是很熟悉驾驶知识和技能,第一次培训考试时,没通过。陈诚当场流泪哭闹,家长和儿童体验城协商愿意花钱来买这个执照,工作导师反问家长,陈诚在未来的人生中还会遇到很多的挫折,难道家长每次都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帮陈诚实现愿望,家长和陈诚都沉默了。第二天,陈诚又来了,第一次还是首先来到驾校学习驾驶,可是,还是没有通过考试,陈诚又嘟起嘴,陈诚爸爸却鼓励陈诚下周继续来,回家好好总结经验。第三次,陈诚又来了,还是首先来到驾校,考驾照。陈诚对工作导师说:“这次我一定考过!”在总结了上两次的经验,又很认真的学习,陈诚还真是通过了考试,成功拿到驾照!经过这个事,陈诚终于明白原来生活和学习中不会事事如他意,如果遇到失败只能像男子汉一样勇敢面对争取克服。

        不可忽视的3种挫折教育误区

        误区1: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将失败归咎外界环境。

        从小孩学习走路开始,如果摔倒了,家长最爱说的是:“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殊不知,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误区2:金钱鼓励,导致孩子无法经受挫折。

        目前,许多家长教育诱导不足,姑息迁就有余,一切以金钱开道,甚至有“你吃完这碗饭奖赏五元钱”,导致学生经不起挫折。更有父母“忘我奉献”从牙缝里抠出钱满足子女的非分要求,所以家长还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受挫心理,当孩子落后时,切忌同情心过分外露,因为这些孩子多在表扬声中成长,已经滋生一定的虚荣心,容不下挫折。这时应当采用“冷处理”的方法,让他们静静地反省自律,吸取教训,取长补短,这对于培养他们的不怕受挫的心理品质是十分有益的。

        误区3:心灵施暴,导致孩子没有勇气经受挫折。

        洋洋从小学习能力就很强,他爱好广泛,经常参加学校的表演活动和各种比赛,老师和同学都夸他是“天才”。

        九月,全市的小学即将联手举办象棋比赛,洋洋酷爱下象棋,而且棋艺了得,曾经得过去年的冠军,他马上报名参赛了。可是,洋洋这一次没有发挥出正常水平,只得了个优秀奖。职业象棋选手的爸爸知道了,责骂洋洋给他丢脸,洋洋一直闷闷不乐,父母并没在意,可是从那天起,洋洋变了,他不再愿意像以前那样表现自己,不肯参加比赛。洋洋的变化是父母怎么都没想到的,他们一句责骂的话,导致孩子完全丧失上进心。

        有的父母当子女偶尔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便马上批评,棍棒交加,使这部分学生没有勇气面对挫折。如想纠正这种错误做法,家长也可运用故事激励法,让他们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故事中的主人公对待困难挫折的积极精神、乐观态度及处理方法,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使得他们今后再遇到挫折,都会有所准备而不至于惊慌失措,在心理上增强抵抗力。

一天又这么滴过去了……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6-2 11:46 , Processed in 0.02556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