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33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育儿小趣闻:男孩多接触淡蓝色性格更温和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金币
2259 枚
贡献
4 点
魅力
4930 ♂♀
精华
0
记录
0
日志
0
相册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4 17:41:5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tianyuan 于 2011-12-14 17:44 编辑

        中国戒除网瘾第一人、我国著名素质教育专家、社会学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应郑州市科学技术馆的邀请,在郑州作了一场“学习成长科学 争做合格家长”的科普报告会。以下是精彩演讲的主要内容。
  人之初,性本纯
  有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还有人说性本恶。我说,人之初,性本纯!
  人的一生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本性阶段、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本性阶段指的是刚出生的婴儿,他们刚生下来,体现的只有基因、身体素质和智商,没有哪个婴儿生来就是好人,也没有哪个婴儿生来就是坏人。正如大家所说,他们纯得像一张白纸。
  庄稼只有打好底肥才能获得丰收;高楼打好基础才能坚实耐用;歌唱家必须练好嗓子唱的歌才好听;舞蹈家练好基本功,跳起舞来才好看。也就是说,要做成功的人,必须要有良好的早期教育。遗憾的是,家长不明白怎样做好孩子的早期教育。
  做任何工作都要有岗前培训,做父母,却缺少必要的培训。到了结婚年龄,一对男女相互认可就可以结合在一起做夫妻,然后顺理成章地生下孩子。在法律上,他们是合法的父母,但在教育上,他们往往是不合格的家长。
  0~9个月是人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古人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医学家借助高科技手段,通过多年的观察、分析,对婴儿大脑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他们发现,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对外界事物进行认知了。
  研究证明,人类的记忆功能由大脑中的“海马”区负责,虽然五六岁时, “海马”才臻于完善,但是,孩子出生不久,“海马”就开始发挥作用了,这就是为什 么幼儿虽然不会说话,却能记住父母的音容笑貌,还会“认生”。出生6~8个月,婴儿大脑里主管语言的区域强大起来。通过脑电图测试,我们发现婴儿从9个月 大时,气质的差异就已经在大脑的活动中显示出来,孩子的性格是开朗还是羞怯,这个时候就可以作出一定的判断。也就是说,0~9个月是人性格形成的关键 期。
  婴儿刚刚出生时,对他的教育、行为习惯的培养、潜意识的教育极其重要,而很多父母不懂这一点,总觉得孩子还小,以后再说,这就大错特错了。
  一哭就哄的孩子,长大后不坚强
  孩子想达到某种目的,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哭!哭对家长来说最有杀伤力。家长们不知道,哭之所以能成为孩子制胜的法宝,正是婴幼儿时期,家长的教育方法造成的。
  新生儿刚出生时的哭,是没有目的的,只是因为娇嫩的皮肤与外界接触,产生不舒服或疼痛。婴幼儿是聪明的,他们慢慢发现,一哭一闹,就有人抱,就有人哄, 没有办不成的事。在国外,孩子一哭就抱,常被认为是做父母的耻辱,而国内,如果孩子哭闹不哄,父母会遭到旁人的指责,会被说成“懒家长”,孩子哭了都不 哄。
  研究显示,一哭就哄的孩子,长大后不坚强,遇到挫折容易妥协。
  遇到婴幼儿哭闹,正确的做法是先看他是不是有不舒服或其他什么毛病,确认不是,就让他哭一会儿。有人会问,孩子要是一直哭怎么办?不会的,孩子没有那么大力气,哭一会儿肯定不会继续哭了。另外,孩子适当哭哭是有好处的,可以增强肺活量,不容易得呼吸系统疾病。
  男孩多接触淡蓝色,女孩多接触淡粉色
  一提到红色,人们会想到血液、红灯等,会让人产生烦躁感。国外,男孩房间的墙面,多刷成淡蓝色,女孩房间墙面,多刷成淡粉色,也有把婴儿房刷成淡绿色的。男孩的生活多些淡蓝色,女孩的生活多些淡粉色,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更温和,不易急躁。
    我在香港讲课时,谈到多让孩子接触淡蓝、淡粉,一位在台下听讲的外国人举手补充说,他们国家把监狱的颜色从灰色、白色换成淡蓝色后,监狱里安静多了,打架、斗殴的也少多了,更没有越狱的。
  学会赏识教育
  在美国时,我去听一堂小学课,老师问同学们:4+5等于多少。一个同学很积极,站起来大声说:“老师,4+5等于8”。同学们都笑了,老师却说:“很 好,你的回答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了。”这就是赏识教育,也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老师问的是4+5等于多少,那位同学虽然没有回答正确,但他知道用加法,虽然 做错了,但是他掌握了加法的运算方式。
  如果这个事情在国内的课堂,老师肯定会大喊:“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算,还抢着发言。”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如果遇到这样的批评,下次还会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吗?
 教育孩子,面临3个“过度”
  1.过度关爱
  我国政府采取计划生育政策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的教育没有跟上来,父母们不知道怎样做合格的独生子女家长,没有实行计划生育前,孩子多家长少,孩子争家长的宠,现在反过来了,四个家长围着一个孩子,家长争孩子的宠。
  过度关爱,与我国的传统有关系。现在,中国父母的爱被物质化和金钱化了。有一年“六一”时,我做了一期电视节目,我问小朋友们,家里你爸爸妈妈、爷爷奶 奶、外公外婆,这么多人,你最爱哪一个?一个小朋友回答说“我最爱爸爸”。我说“为什么”,回答是“爸爸钱最多”。我又问一个小朋友“你最爱谁呢”,“我 最爱妈妈”,我问“为什么”,“妈妈给我买很多东西,还有漂亮衣服”。又问一个小朋友,“你最爱谁呢”,“我最爱爷爷,爷爷给我这么大的红包”。
  在重庆,我遇到一个孩子,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地产大亨,他父亲每天开着奔驰车送他上下学,有一天他爸爸的司机开着一辆宝马车去接他,他一脚把司机给踢倒了,大声说:“我的奔驰呢?”司机赶快给他爸爸打电话,叫他爸开奔驰来接他,他爸爸就赶快开着奔驰来接孩子了。
  中国家长把爱物质化、金钱化,孩子爱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钱和物质。一旦不给钱马上翻脸。现在中国的父母成了孩子的老保姆、小银行,这是一个错误的过度关爱。
  2.过度保护  
  中国的父母最喜欢保护自己的孩子,从小跟得紧紧地,生怕孩子摔倒了。一个人说他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孩子出生以后,他把家里家具的边边角角都包起来。我说,你把家里包起来,但是能把整个社会包起来吗?
  孩子摔倒了,家长赶快抱起来,赶快用手打地,边打边说:“什么破地啊?让我家宝宝摔跤”。孩子摔跤是偶然现象,也是难免的。孩子没有磨难教育和挫折教育,怎么懂得苦。
  很多人给我讲:“陶教授啊,我们过去吃了太多的苦,不能让孩子再吃苦了。”我说,你以为这就是爱吗?中国有句老话叫“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我们现在说叫“难为成功人”。让孩子适当地去体验苦生活,很有必要。
  3.过度期待  
  孩子一上学,就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考前几名,开始向孩子施压。再好的班也只有一个第一名,有的孩子说,考了98分,回家还要挨骂,孩子怎么受得了?
  过度关爱和过度保护,加上过度期望,孩子就逆反了。我提醒家长,不要过度相信逆反期,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多数是教育不当导致的。过去我们总说青春逆反 期、儿童逆反期,这是非常愚蠢的,我们没有找到根本原因。不是说孩子到2岁一个逆反期,到12岁一个逆反期,这是错误的,这是教育不当导致的逆反,而不是 天生的逆反。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6-17 02:42 , Processed in 0.023400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