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找回密码
查看: 15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个优秀的孩子和一个快乐的孩子,你更想要哪个? [复制链接]

Rank: 2

金币
159 枚
贡献
0 点
魅力
0 ♂♀
精华
0
记录
0
日志
0
相册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4 09:34: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个优秀的孩子和一个快乐的孩子,你更想要哪个?

     “笑什么笑,不要再闹了,严肃点……”

     “整天嘻嘻哈哈的,就是不知道用点儿心读书……”

     “看你考试名次又降了,还好意思笑?”

类似上面的话,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家长也说。孩子本该是天真快乐的,而我们的教育总是在不经意间剥夺了孩子快乐的天性,而且这种剥夺还打着“爱”的旗号,变得冠冕堂皇。如果这种举动老是约束着孩子们的快乐,那可不是教育,而是对孩子的“犯罪”。

    快乐是一种能力。我们不但要允许孩子快乐,而且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快乐起来,在家里、在课堂上乃至在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处都要考虑到。很难想象,缺少快乐的孩子怎么能感受到知识的魅力?亲情的温暖?怎么能尊重老师?我们总是在抱怨孩子缺少活力、不知感恩、心胸狭窄,但我们考虑过他们的快乐基因正在被扼杀的现状吗?

    经常听到有同仁说现在有“问题”的孩子真多,性格怪异的学生真多。其原因可能有多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现在的孩子缺少快乐的心理体验。成人总有办法来哄着孩子:什么先苦后甜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呀,似乎当学生就不应该是快乐的,理应像苦行僧似的。

    如果一个人长期没有快乐的感觉,就会变得麻木,思维也会僵化单一,就算踏入社会,也会形成障碍。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中是需要快乐和微笑的。

    一家跨国公司招聘策划总监,层层筛选后对3名佼佼者进行最后的考核。3名应聘者被带到一家豪华的饭店,分别被安排在单独的房间里。房间内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但是没有电话,也不能上网。考核方只是告诉他们,要耐心等待考题的送达。
  第一天,3个人都略显兴奋,看看书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这一天很快就结束了。第二天,3个人的情绪开始出现了不同:因为迟迟等不到考题,一个人变得焦躁起来;另一个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只有一个人,跟随着电视节目的情节快乐地笑着,还津津有味地看书,踏踏实实地睡觉……第三天,考核的题目依然没有送达,一个人开始在屋里不停地转悠;另一个人对电视节目更加失去了兴趣,不知所措地把几本书翻了又翻;另外一个人,则千方百计地在屋子里找事做,一会儿做点吃的,一会儿睡一觉。
  3名候选人的一举一动,他们相互之间都不知道,却已被传达给了主考官。5天后,主考官对3人说出了最终结果——那个能够坚持快乐生活的人被聘用了。主考官解释说:“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会离成功更进一步!”

    快乐的人有亲和力,自信,做事就会胸有成竹,比起那些浮躁之人肯定会好得多。快乐更具独特的感染力,使人倍添神采。

    记得在一次选拔赛上,一位选手面对李咏、孙悦等三位近乎苛刻的评委,面带微笑唱完歌曲后,三位评委一致给出了通行证,她没有像其它选手那样激动、狂欢,而是依旧面带微笑平静地接过通行证。李咏问她,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让你直接通过吗?那位选手疑惑地摇了摇头。李咏说:“你入场之后,从开始演唱到演唱结束,始终面带微笑,你的微笑让我们感觉到你对音乐的追求是平静的而非急躁的,纯洁的而非功利的,正是你的微笑让我们做出了这个决定。” 或许这位选手进不了成都赛区的前3强甚至前20强,但她的微笑已经为她的自身价值增加了砝码。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发现,快乐在人生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而且,我们一直在倡导教育“以人为本”,在强调教育是孩子终身发展的奠基。既然如此,那就应该立即转变观念,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方向和教育方法,真正的为孩子着想,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父母必读 ( 京ICP备06011946号-1 京ICP证100913号 )  

GMT+8, 2024-5-18 11:46 , Processed in 0.02625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